高血压的最新标准和极高危分级主要依据《202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欧洲高血压学会(ESH)指南》以及《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等权威文件。这些指南对高血压的定义、分类及治疗策略进行了详细说明。
根据最新的国际指南,成人高血压被定义为收缩压(SBP)≥140 mmHg或舒张压(DBP)≥90 mmHg。高血压进一步分为不同等级:
正常血压:SBP
正常高值:SBP 120-129 mmHg 或 DBP 80-84 mmHg
1级高血压:SBP 140-159 mmHg 或 DBP 90-99 mmHg
2级高血压:SBP ≥160 mmHg 或 DBP ≥100 mmHg
极高危分级是指患者在未来10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非常高,通常超过20%。这类患者的血压水平往往较高,并伴有其他心血管风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具体来说,极高危患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既往有心血管疾病史:如冠心病、脑卒中、外周动脉疾病等。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有其他危险因素者。
慢性肾病患者: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
多重危险因素并存:如吸烟、肥胖、血脂异常、家族史等。
对于极高危患者,治疗目标是将血压控制在较低水平,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推荐的目标血压为:
一般人群:SBP
高危患者:SBP
治疗措施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戒烟、限酒、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减轻体重。
药物治疗: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ACE抑制剂、ARB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选择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生活方式的改变是高血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极高危患者,更严格的饮食控制和运动计划尤为重要。建议:
低盐饮食:每日摄入钠盐不超过5克。
增加钾摄入: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等。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保持健康体重:BMI控制在18.5-23.9 kg/m²。
极高危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压和相关指标,如血糖、血脂、肾功能等。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血压和其他风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极高危高血压患者的管理不仅依赖于药物治疗,还需要结合生活方式的调整和定期的医疗随访。通过严格控制血压及其他风险因素,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2025-02-21 00: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