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转移癌是发生在很多癌症转移后的癌症,一般来说胃癌转移后也会发生腹膜转移癌,胃癌腹膜转移癌最终导致淋巴管阻塞、顽固性癌性腹水、肠道梗阻及恶液质等,腹膜转移癌患者预后极差。目前对于腹膜转移癌并没有标准治疗的方案,寻找防治措施至关重要。因为早期诊断困难。腹膜转移癌以微转移为主,从腹腔内癌细胞存在到形成肉眼转移结节需6~8个月。由于腹膜瘤结体积小、体积密度低,早期影像学确诊非常困难,所以提前预防比较重要。
胃癌术后腹膜转移癌的预防措施:
胃癌腹膜转移癌防治的关键就是预防。2000年,发表的一项大样本量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年轻患者、弥漫浸润型、未分化型、浆膜侵润阳性、淋巴结转移、全胃切除等是术后腹膜转移的高危因素。对于这部分高危人群,目前预防腹膜转移癌主要有3种手段。
①充分重视术中的无瘤观念及无瘤技术,以防止手术操作所致的癌细胞医源性扩散。
②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或联合术后早期热灌注化疗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有效杀灭游离癌细胞。Meta分析显示,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可降低术后死亡风险40%,术中腹腔热灌注联合术后早期腹腔灌注化疗可降低术后死亡风险55%,灌注药物以顺铂和丝裂霉素为主。
③术后全身辅助化疗。ACTS-GC和CLASSIC研究中,S-1单药和XELOX方案术后全身化疗可有效延长生存期,在ACTS-GC研究的亚组分析中Ⅱ/Ⅲ期腹膜转移癌患者在D2术后接受S-1辅助化疗可显著降低腹膜转移风险31%(图2),但CLASSIC研究中,XELOX方案未显示出对降低腹膜转移癌的益处。
氟尿嘧啶类(5-FU)药物穿过腹膜后会被二氢嘧啶脱氢酶迅速降解,从而无法达到有效药物浓度,而S-1中包含的吉美嘧啶则可以有效阻止血浆、肿瘤及腹腔内5-FU的分解,从而维持腹腔内有效药物浓度,可以看出S-1的药理学特性更针对腹膜转移。一项研究显示,腹腔细胞学阳性患者术后接受S-1治疗可以改善生存,2年生存率从对照组的13.3%提高到47%。同时,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也推荐,对于手术切除的腹腔细胞学阳性胃癌患者,优先推荐S-1单药辅助化疗。
以上就是“带你了解 胃癌伴随腹膜转移癌的防治措施”的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广大患者朋友。目前胃癌腹膜转移癌仍然是一个临床难题,基于现有数据,我们看到在围手术期尽早给予热灌注和全身化疗是减少术后腹膜转移癌的关键。对于已经发生转移的患者,腹腔灌注联合全身化疗的新思路值得期待。根据腹膜转移的生物学特性,进一步探索针对腹膜转移癌的治疗措施,将是胃癌临床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2016-06-06 11: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