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如果没有接受及时的治疗的话,很有可能造成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时还会影响到患者的听力,对于每位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来说,及时的接受治疗是非常关键的,目前,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方法是非常多的,一般包括一般治疗、局部治疗以及中医治疗,这几种治疗方法的效果都是很不错的,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下详细的介绍。
一、一般治疗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可应用减充血剂喷鼻,如1%麻黄碱等,减轻鼻咽黏膜肿胀,恢复咽鼓管功能。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要注意休息,清淡饮食,对于全身症状重者予支持治疗。小儿呕吐、腹泻时,应注意补液,并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后用其他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务求彻底治愈,防止发生并发症或转为慢性。一般可将青霉素G与氨苄西林合用,头孢类抗生素中可用一代头孢菌素头孢拉啶、头孢唑林,二代中的头孢呋辛钠。鼓膜穿孔后,可行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参照结果调整用药。
二、局部治疗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鼓膜穿孔后可先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彻底清洗外耳道脓液,拭干。滴入滴耳剂,如0.3%氧氟沙星滴耳剂复方利福平液等,注意滴耳剂应为无耳毒性药物。可以将清洁棉球塞入外耳道以防止脓液污染面部及颈部的皮肤。当脓液已减少,炎症逐渐消退时,可用甘油或酒精制剂滴耳,如3%硼酸甘油、3%硼酸乙醇等。炎症完全消退后,穿孔大多可自行愈合。流脓已停止而鼓膜穿孔长期不愈合者,可行鼓室成形术。
三、中医治疗
1.脾虚湿困型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主症:耳内流脓,量较多,日久不愈,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清利湿浊。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淮山药、茯苓、炒白术、炙甘草、白扁豆、莲子肉、桔梗、砂仁、薏苡仁。头晕者加热地、当归;大便泄泻明显者加车前子、木通。
2.肾阴亏虚型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主症:耳内流脓,时多时少,混有豆渣样物,带秽臭味。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或混合性耳聋。头晕头痛,腰酸乏力。x线摄片见骨质破坏。舌质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补肾培元,利湿祛浊。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味。知母、黄柏、热地、山茱萸、淮山药、茯苓、泽泻、丹皮。脓多且稠而黄者加天花粉、全瓜萎、浙贝母。有骨质破坏者加桃仁、红花、赤芍、乳香。
有关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就先给大家说到这里了,相信每位患者看后一定会有所了解了,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一定要对症治疗,最好的方法不一定最适合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最重要,希望上述的文章可以帮到大家。
2016-05-18 13: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