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检查和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

      耳周检查可有乳突尖及鼓窦区轻微压痛。小儿乳突区皮肤可出现轻度红肿。耳镜下可见鼓膜松弛部充血,紧张部周边及锤骨柄区可见扩张的、呈放射性的血管。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整个鼓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向外膨出,其正常标志不易辨识。鼓膜穿孔大多位于紧张部。穿孔前,局部先出现一小黄点。穿孔伊始,穿孔处为一搏动亮点,分泌物从该处涌出。待穿孔稍扩大后,方能清晰查见其边界。婴幼儿的鼓膜较厚,富于弹性,不易发生穿孔,应警惕。坏死性中耳炎可发生多个穿孔,并迅速融合,形成大穿孔。

      听力检查

      多呈传导性听力损失,听阈可达40~50dB。如内耳收到细菌毒素损害,则可出现混合性听力损失。

      血象

      白细胞总数增多,多形核白细胞比例增加。穿孔后血象渐趋正常。

      根据病史和体征,成人诊断较易,小儿则较困难,一是缺乏耳症状史,表现为严重的胃肠道反应,二是小儿外耳道狭窄,鼓膜不易查见,如遇小儿高热,适在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发生,常有摇头抓耳动作,应想及此病,首先应检查有无咽部感染和萌牙现象,耳区有无压痛和肿大淋巴结,小儿鼓膜肥厚,其光锥和充血很难查见,即使轻度充血也可能是哭闹过久和萌牙期的反应,必要时应进行鼓室穿刺鉴别。

      开始咽鼓管粘膜发炎,咽口阻塞,鼓室内氧被吸收变成负压,鼓室大量渗液,成为细菌培养基,细菌进入大量繁殖,早期鼓膜内陷,暗灰色,继而充血外凸,动脉被压血流阻断,鼓膜中央坏死穿破流脓,从感染到鼓膜穿孔流脓,一般需5~7天,个别细菌毒性较强,2~3日即破溃流脓。

    2015-01-30 16:20:35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