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新技术提高遗传代谢病检测率

      常见的遗传代谢病有脂肪酸代谢疾病、氨基酸代谢疾病和有机酸代谢疾病。如枫糖尿症的新生儿出生时正常,3~5天后尿具枫糖味,喂养困难,低血糖,严重代谢性酸中毒,进行性神经、精神异常,反应减少,尖叫,腱反射减弱,拥抱反射消失,抽搐及角弓反张,昏迷或去大脑强直,未经治疗者多于生后数月内死亡。少数虽可存活数年,但均有严重智力低下及瘫痪。而精氨酸血症则起病隐袭,常在出生后数月或数年才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双下肢剪刀样、进行性痉挛性瘫痪、舞蹈样手足徐动、智能发育迟滞或倒退、癫痫发作等。

      发达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面积普及液相串联质谱技术,提高了遗传代谢病的捡出率。液相串联质谱又被称为“分子天平”,它的出现标志着质谱技术在临床检验医学中开始普及,并得到了医学界的普遍认可。欧美等国家目前已经广泛采用该技术对新生儿遗传代谢病进行筛查。

      由于经济因素的限制,新生儿疾病筛查在我国并不尽如人意,筛查种类少,仅限于少数几种遗传代谢病监测且普及率不高。据预测,我国今后每年约有2100万婴儿出生,为降低遗传代谢病的发病率,生命绿洲行动将致力于液相串联质谱这一新技术在中国的推广,提高遗传代谢病的检测力度。

      液相串联质谱技术是一项先进的遗传代谢性疾病检测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检测效率高,通过同一份标本可同时检测上百种代谢产物,灵敏度高,极大地提高了遗传代谢病的筛查效率。孩子出生24个小时后就可以检测,假阳性率低,是传统检测的1/5。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检验医学研发中心引入液相串联质谱技术,并引入合作方在美国、日本、韩国等10多年筛查所积累的近百万例的数据资源作为临床比对的依据,建立了成熟有效的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技术体系。

    2012-11-19 16:52:53

小儿遗传代谢病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