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儿童在不同阶段应如何预防佝偻病

      小儿佝偻病额产生主要因为儿童体内缺钙所致,因此小儿佝偻病属于一种婴儿常见的营养不良疾病。宝宝缺钙后往往会表现为汗多、哭闹、睡觉容易惊喜和枕秃等临床症状,甚至还会影响宝宝的正常生长发育。所以说,小儿佝偻病一定要及时防治。

      胎儿期:

      孕妇和胎儿对维生素d、钙、磷的需要日益增加,孕妇应该经常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食用营养丰富的物质,患有低钙血症及骨软化症者应该积极治疗。

      对孕妇缺少日光照射者、食欲低下者、体弱多病者或妊娠后期在冬季者,应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以预防先天性佝偻病。于妊娠中、晚期补充维生素d;每天400~800iu,或者每月5~10万iu,一次或分次口服;或者只投一次,15~20万iu,同时口服钙剂。

      婴儿期:

      人体皮肤中有7一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变成胆骨化醇即内源性维生素d3,也是人类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所以佝偻病的预防就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即日光浴、补充维生素d。婴儿应尽早接触阳光,只要户外气温在18度以上,风不太大时就抱婴儿到户外晒太阳,但要避免眼睛直晒,春、夏、秋、冬都应坚持户外活动,每次时间可由短时间逐步延长到20~30分钟。不要久居室内。

      另外母乳中维生素的含量约4~6iu/dl,与牛乳中的含量相差不大,所以不管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都应在小儿出生后1个月左右开始给予维生素d预防,400iu/日(即每日400国际单位)。早产儿应提早2周给予维生素 d,量也需在前3个月加倍即每日800国际单位。3个月后改为每日400国际单位,一般在2岁以后生长速度减慢,户外活动增多,不易发生佝偻病,也无须再补充维生素d进行预防。

      幼儿期:

      小儿1岁后可采用“夏季晒太阳,冬季服维生素d”的预防方法。一般在冬季投给20~30万iu一次,其他时间应多晒太阳,增加营养。在高发地区可间隔2~3个月再投给维生素d20~30万iu一次。其他时间应多晒太阳,增加营养。

      儿童期:

      5岁以后至青春期儿童可出项晚发性佝偻病,对于经常易疲劳、乏力、两腿酸软、腿痛、关节痛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者应进一步检查并给予防治。维生素d预防方法、剂量与幼儿期相同。

      温馨提示:宝宝一经医生诊断为佝偻病,应由医生根据佝偻病的严重程度,即轻、中、重度决定给予维生素d的剂量。一般情况下,轻度佝偻病的治疗剂量为每天1000-2000单位,中或重度分别为2000-5000单位及5000-10000单位。对于重度佝偻病也可进行突击治疗。

      【参考文献:《骨科临床病理学图谱》《实用骨科查房医嘱手册》】

    2014-10-17 10:26:42

小儿骨科疾病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