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佝偻病也称为小儿软骨病,全称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一种婴幼儿时期的常见营养性疾病,患儿体内维生素D水平不足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X线检查不能反映佝偻病的早期状态,需要结合患儿病史、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小儿佝偻病的诊断主要是以血生化与骨骼X线的检查作为“金标准”的,不论婴儿还是儿童,血浆25-OH-D3浓度应当≥50nmol/L (20 ng/mL)。同时还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体格检查等方面综合判定以诊断和鉴别诊断。
1、尿钙测定:尿钙由于受尿液酸碱度、饮食钙含量、肠钙吸收饮水量、尿中其他阳离子摄入量、留尿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单次尿样测定更无价值,因此通过尿钙测定判断钙营养状况也是不可靠的。
2、BAKP水平测定:从佝偻病的病理生理、病理生化改变来看,病变的关键是成骨障碍,在成骨过程中要通过骨钙化的主要活性物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KP)的催化作用,才能使长骨不断生长。儿童体内缺乏维生素D时,骨钙化不足,成骨细胞活跃,血BAKP活性上升。随着病情加重,BAKP活性不断上升,因而产生骨盐沉积减少,类骨组织增多。
3、X线检查:以往手腕部X线检查是佝偻病诊断和分期的主要依据。X线片可反映患儿骨骼改变程度,能帮助医生对活动性佝偻病进行分期,但早期诊断佝偻病的可靠性差。同时,X线检查有一定的放射性,幼儿反复接触X线对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
温馨提示:介于佝偻病所形成的骨骼变形,一旦形成就可能会留下后遗症,所以,佝偻病重在预防,一定要有先知先觉,避免发生骨骼变形。预防佝偻病要从胎儿期就开始,1岁以内的婴儿是预防的重点对象。
【参考文献:《现代骨科疾病诊断与治疗》《骨科伤病诊断治疗技巧》】
2014-10-16 16: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