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类癌的临床表现一般多无明显症状,多数因有急性阑尾炎临应表现而在术中发现或术后发现,其预后较其他部位类癌为好。本病好发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2~4。发病平均年龄为38岁,发病高峰在15~29岁。在生活中防止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的感染,及早治疗原发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阑尾类癌防治的关键。
一、阑尾类癌的预防
1、增强体质,讲究卫生,注意不要受凉和饮食不节,及时治疗便秘及肠道寄生虫。
2、供给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鱼类、豆制品等,可提高机体缓癌能力。其中牛奶和**可改善放疗后蛋白质的紊乱。
3、饮食多样化,注意色、香、味、形,促进患者食欲;烹调食物应多采用蒸、煮、炖的方法,忌食难消化的食品,禁饮酒。
4、多吃有缓癌作用的食物,如甲鱼、蘑菇、黑木耳、大蒜、海藻、芥菜及蜂王浆等食物。
二、阑尾类癌的治疗
1.手术治疗:(1)阑尾切除手术的适应证:阑尾类癌<1厘米;仅局限于阑尾内;无他处转移者。(2)扩大的右半结肠治疗性切除术适应证:类癌直径>2厘米;类癌位于阑尾根部但已侵及盲肠;类癌侵及阑尾系膜、回盲部肠壁;区域淋巴结肿大并证实有转移。
2.细胞毒性药物:常用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有链脲霉素、5-Fu、阿霉素等。联合方案包括链脲霉素+5-Fu、链脲霉素+阿霉素等。
3.生物治疗:生物治疗主要包括干扰素(IFN)和生长抑素(SST)类似物(奥曲肽)。长效奥曲肽可使大部分患者的肿瘤相关症状得以控制,降低血清肿瘤标记物浓度,延长患者的无肿瘤进展的生存期。SST类似物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好,副作用小。
4.局部治疗:大部分神经内分泌瘤肝转移病灶的血管丰富,使用颗粒样物质或细胞毒性制剂栓塞肝动脉,能有效延长患者无肿瘤进展的生存期。
5.放疗:放射性治疗仅适用于脑转移和骨转移引起的疼痛的姑息治疗。阑尾类癌起源于阑尾内有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细胞,与一般癌症起源于分泌腺体的细胞有所不同。因此,一旦扩散转移,放化疗效果很差,只能靠遏制神经分泌的药物控制病情。
温馨提示:阑尾类癌转移器官后需切除,术中发现类癌合并有肝转移时,应根据原发病灶及肝转移的情况,考虑一并切除。若术中未发现病变,而术后病理发现阑尾类癌时,年轻病人可根据指征考虑再次手术。年迈体弱者可暂不手术,静观其变化,因类癌可随病人年龄增长而发生退化改变。
2014-09-28 17: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