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阑尾类癌作诊断前,应明确肿瘤的性质,是否有转移,恶性肿瘤时转移常出现早。组织学可从肿瘤直径和对周围组织的浸润程度作出初步判断。肿瘤直径大小可作为判断是否发生转移及恶性程度的指标,阑尾类癌直径1.5厘米且有转移或直径>2厘米者,视为低度恶性。但肌层或浆膜层是否受侵犯,不作为判断恶性程度的指标。
一、阑尾类癌诊断检查:
1.24h尿5-羟吲哚乙酸(5-HIAA)测定。
2.组织病理学检查。
3.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
4.嗜银亲银染色。
5.X线钡灌肠造影:当阑尾充盈钡剂后,可见远端腔内有不规则圆形充盈缺损,局部管腔可撑大,少数类癌发生于基底部,则阑尾可以不显影。
6.B超检查:右下腹B超检查可能发现阑尾局部团块状,密度均匀,边界较清的回声影,但由于阑尾类癌多数小于2cm,且多位于阑尾尾部,因此它们虽然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但敏感性不高,且无特异性。
二、阑尾类癌诊断鉴别:
诊断时应明确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是否伴有转移,转移是临床上诊断恶性的标准,组织学可从肿瘤直径和对周围组织的浸润作出初步判断,杨枫认为肿物直径大小可作为判断是否发生转移和恶性程度的可靠指标:即阑尾类癌直径<0.5cm者可视为良性;直径在0.5~1.5cm者,可视为交界性肿瘤;直径>1.5cm有明确转移或直径>2cm者,视为低度恶性,而有否肌层或浆膜层侵犯,不能作为判断恶性程度指标。
阑尾癌患者多为年轻人,并好发于胃、小肠、大肠等消化道。如果出现下腹疼痛等阑尾炎症状,最好到大医院就诊。手术时,发现阑尾有异常肿块,需做快速切片病理检测。如确诊为阑尾类癌,手术切除的范围要扩大,以防止癌细胞转移。
阑尾类癌是阑尾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大多数无症状,须手术或术后病理检查及尸检时偶然发现,多数为女性。由于大多数类癌位于阑尾尖部,单个存在而细小,很少引起症状,如增大而发生机械性肠梗阻,可表现为急性阑尾炎的假象。
温馨提示:阑尾癌与阑尾炎症状极为相似,早期很容易误诊。阑尾类癌起源于阑尾内有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细胞,与一般癌症起源于分泌腺体的细胞有所不同。因此,一旦扩散转移,放化疗效果很差,只能靠抑制神经分泌的药物控制病情。
2014-09-28 17: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