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鼠咬热的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有哪些

      鼠咬热是因家鼠和其他啮齿类动物咬伤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致病菌为小螺菌和念珠状链杆菌,前者由啮齿类动物传染,可由污染的牛奶和食物传染。

      发热,皮疹和全身症状是二者共同的表现:

      1.链杆菌型

      潜伏期短,一般为10天,先出现发热,寒战,2~4天后出现泛发性麻疹样皮疹,可累及掌跖,也可呈瘀斑,关节疼痛,可发生胸腔积液,心内膜炎,肺炎和败血性梗死也可发生,10%不经治疗的患者可死于本病。

      2.小螺菌型

      潜伏期较长,约1~4周,突然发生高热,寒战,叮咬部位发炎,溃疡,可发生淋巴管炎,皮损初起为红斑,多见于腹部,像玫瑰疹,扩大,呈紫红色,形成发硬的斑块,关节炎少见,可有心内膜炎,肾炎,脑膜炎,肝炎等并发症,6%的患者不经治疗可致死。

      鼠咬热的治疗方法:

      青霉素对小螺菌及链杆菌所致病例都有特效,尤其对小螺菌更为敏感。一般只须1次30万U的普鲁卡因青霉素肌肉注射,就能控制感染。对感染时间较长者有时须连续注射6~7日才能痊愈。对链杆菌病例青霉素需用量较大,每日约100~120万U,疗程10日。对少数顽固病例可加用四环素。对青霉素不敏感的病例可用四环素或链霉素代替。对两种病原体不易分清的病例,亦宜治以较大量青霉素。

      叮咬后立即局部清洗伤口,用浓苯酚涂皮肤伤口继之以乙醇洗净中和,伤口用0.02%呋喃西林或0.2%雷氟奴尔(依沙吖啶或0.2%新霉素或0.1%~0.2%新洁尔灭抢救。

      青霉素,每日成人量为120万-160万U,儿童为80万U,分2次肌注,疗程10- 14d。小螺菌型可用较小剂量1次30万U的普鲁卡因青霉素肌肉注射,就能控制感染。

      对感染时间较长者有时须连续注射6~7日才能痊愈。病原菌为L型耐药菌者,青霉素剂量加大至每日600万U以上(成人), 如发生心内膜炎剂量每日1200万U以上,疗程4~6周,并与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合用。对两种病原体不易分清的病例,亦宜治以较大量青霉素。

      温馨提示:可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如对有青霉素过敏者,改用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头孢菌素等。选用红霉素每日1.5~1.8g,口服或静滴,疗程7天。

    2014-09-26 17:15:29

沃琤 副主任医师
擅长:从医二十多年,擅长各类型肝...
35.00元/咨询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