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如何正确诊断痢疾

      痢疾多发于夏秋季,为腹痛、里急后重,排粘液或脓血便为主症的肠道传染病。多因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积滞于肠中所致。证分虚实,辨分湿热孰重。实证,治用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消积导滞等法;虚证,用补中益气、收涩固脱等法。热重于湿,宜清肠解毒,用白头翁汤,湿重于热,宜清肠化湿,用芍药汤。

      【检查】

      急性病人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可有核左移,慢性病人可有贫血。典型病人大便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和红细胞,以及吞噬细胞,不典型者只见少许白细胞。挑选有脓血的大便易得到阳性结果。x线及乙状结肠镜可用于慢性菌痢的检查和鉴别诊断。

      【鉴别】

      在流行季节有痢疾接触史或有不洁饮食史,出现发热、黏胨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应考虑本病。在夏秋季节,有突发高热、惊厥、面色苍白、四肢末梢发冷、脉细数者应考虑中毒型菌痢。本病有呕吐、腹痛症状,但若病人出现严重呕吐、持久的剧烈腹痛,应首先排除其他肠内、外疾病,以防误诊。应注意与下列各种疾病相鉴别:

      ①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 多发于2岁以下儿童,5-8个月发病率较高。粪便内可有黏液,有腥臭味,较为稀薄呈蛋花汤样,大便次数较多,容易引起脱水、酸中毒。镜检可有白细胞、脓细胞,通过粪便的细菌培养可以确诊。

      ②沙门氏菌肠炎 常常以家庭或集体发作,呕吐多见,大便黏液多于脓,常呈绿色胶冻状。里急后重较为少见,粪便细菌培养可以确诊。

      ③病毒性腹泻 多见于2岁之内儿童。起病急,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可有少量黏液,无腥臭味。粪便细菌培养阴性,做免疫电镜检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及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检测,以及病毒分离对诊断本病有帮助。

      ④阿米巴痢疾 南方多见,多发于年龄较大的儿童。起病较慢,大便次数较多,但无里急后重,大便有血和黏液,呈紫红色果酱样,新鲜大便黏液镜检可以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⑥出血性小肠炎 发病急,有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大便呈血水便,晚期常常出现休克。粪便培养阴性,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本病。

      ⑥流行性乙型脑炎 其流行季节与中毒型痢疾相同。在中毒型痢疾缺乏肠道症状时,二者相似。脑脊液检查对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有帮助;而温盐水灌肠,以灌出物镜检或培养,可以明确中毒型痢疾的诊断。

      ⑦霍乱与副霍乱 于流行季节来自疫区,有食用水产品史,出现急性呕吐和腹泻、水量多,呈淘米水样,粪便的细菌培养可以帮助诊断。

      ⑧肠结核 可以出现脓血便,与菌痢类似,但其发病缓慢,有结核病史、可有午后低热及盗汗,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粪便培养有助于诊断。

      有些孩子得痢疾是由家里人传染的。有时大人得了痢疾,症状比较轻,仅有腹泻,没有注意大便的性状,未能及早发现,往往成为传染的来源。还须注意对痢疾患儿的粪便消毒,1%漂白粉溶液或沸水消毒后才倒入便池,更不能随地大小便。

    2014-07-26 11:43:55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