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疾病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很多人都以为简单的吃吃药,控制饮食就没事了,其实这是很不可取的,高血压疾病如果不能及时的控制病情,很可能会导致患者产生心脑血管疾病出现,我们要警惕高血压疾病的治疗误区。
高血压疾病的治疗误区
1、以症状有无决定治疗与否
一些高血压患者血压虽然很高,平时却无任何自觉症状,由于身体没有其他不适,这些人很少服药或不服药,从病理学方面讲,无症状高血压长期不服药,可使病情加重,又可诱发心脑血管疾患。
高血压疾病的治疗误区
2、担心药物副作用,不敢长期服药
如高血压不控制,所带来的危害是致命的,是缩短寿命的,而副作用与高血压的危害相比,则微不足道。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原则是多种药物小剂量联合,这样可使正作用相加、副作用抵消。但如何联合,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
3、单纯依赖降压药,不综合治疗
高血压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应根据不同的并发症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目前抗高血压药有六大类,几十种。患者自己很难分清哪种药更合适。应该去正规医院,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如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合并血脂紊乱等,用药应不同。
4、降压过快过低
一些高血压患者治病心切,常常擅自加倍服药或数药并用降血压,数天内血压大幅度下降,降压过快可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发脑梗塞等严重后果,这种教训是深刻的。
>>>>相关阅读:让高血压迎刃而解的特色疗法
5、血压一降立即停药
有些人在应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好转,血压降至正常,即认为已“**”,便自行停药,结果在不长时间后血压又升高,再用药使血压下降后再停药,人为地使血压降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这样对人体的危害较大,不仅能使病情恶化,使机体产生耐药性,而且还会导致“高血压危象”。
6、凭自我感觉估计血压高低
许多高血压患者平时不测血压,仅凭自我感觉服药,平时感觉无不适时少服或不服,一有头晕、头痛等症状时就加大药量,殊不知,血压忽高忽低或下降过快,同样会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不测血压,盲目服药,不仅不能控制血压稳定,还可使病情恶化,诱发心脑血管疾患。
7、片面关注血压降低多少,而忽略了心血管的其它危险因素
其实,改善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与降压同样重要。高血压危害与同时并存的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也就是说,一个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并不很高,但因为同时有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其它疾病,其预后也是高危的,如果仅仅控制血压的高低,这个病人发生心脑血管病(脑出血、冠心病等)的机会仍然很大。所以,应该在控制血压的同时,改善其它危险因素。[page]
8、服药方法
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在清晨醒后变化**,可以在数分钟之内上升2~5千帕,中午过后,血压会自行下降。这种血压变化规律致使患者容易在早晨和夜间发生脑中风。传统的每日3次的服药方法没有考虑患者的血压变化规律,只是一味地考虑降低血压,结果使清晨时的血压控制不理想,而下午和夜间常使血压偏低。科学的服药方法是每天清晨醒后1次性服药,有效控制血压24小时,可以防止一天之中血压波动过大,使血压处于比较平稳状态,保护心、脑、肾。
高血压的注意要点
9、降压越快、越低越好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血压降得过快或过低除了会使病人感到头晕、乏力外,还会伤害心、脑、肾等器官,并诱发脑血栓形成等严重后果。
10、模仿他人的降压方案
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及具体合并情况不一样,所以高血压治疗有个体差别,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别人有效可能对自己无效,甚至非常有害。高血压的合理治疗,需要根据全身情况选择较好药物,需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自行购药服用,带有一定盲目性、片面性,也有一定的不安全的因素存在。所以,应先经医生诊断,作必要的化验检查,及对心、脑、肾等功能的测定,然后进行治疗。千万不要凭想象,也不能一味追求那些新药、特药,或认为价格越是贵的药越是“好药”。
11、不定期复查,只顾服药,不顾效果
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目标是不仅要将血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小于130/85毫米汞柱),而且要长期稳定,进而达到**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的目的。不定期测量血压,一味服药,使得血压忽高忽低,或者出现不适感,并且易产生耐药性或副反应。初服药者,可三天测一次;血压稳定后可每1—2周测一次。必要时测24小时动态血压。以便根据血压情况,调整药物种类、剂量、服药次数,服药时间。如果不复查血压,更不去检查血、尿等化验,全然不顾血压是否控制理想?靶器官有否损害?很可能适得其反。
>>>>推荐阅读:高血压患者的药物与茶饮选择
以上就是我们对于高血压疾病的治疗误区的介绍,相信大家看完上面的介绍之后,对于正确的认识高血压疾病会比较清楚,提醒大家要注意做好该疾病的日常护理保健。
2013-11-02 17: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