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菌痢应与下列病症相鉴别:
(一)高热惊厥 此症多见婴幼儿,既往多有高热惊厥且反复发作史,常可寻找出引起高热惊厥的病因及诱发因素。一经退热处理后惊厥即随之消退。
(二)中毒性肺炎 此种肺炎病前多有受凉史,多伴感染性休克肺炎症状与体征,出现较早,胸部X光片提示肺部感染证据。无典型肠道感染的临床表现。粪便(包括肛试)检查无特殊发现。
(三)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夏秋季节发生的中毒性菌痢需同乙脑相鉴别。乙脑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有个过程,其极重型亦需2~3天,较中毒生菌痢为晚。粪便(包括肛试与灌肠)镜检无异常;细菌培养阴性。脑脊液检查呈病毒性脑膜炎改变;乙脑病毒特异性抗体IgM阳性有诊断价值。
(四)脑型疟疾 需与脑型毒痢相鉴别。来自疫区,结合发病季节,以间歇性突发性发冷、发热、出汗后退热的临床特征,血片或骨髓片中找到疟原虫可确诊。
(五)脱水性休克 主要因频繁吐泻史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先有脱水,后发生休克。脱水一旦被纠正休克即随之纠正。
(六)重度中暑 有高温接触史。肛温超高热,皮肤灼热无汗,可伴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但无定位体征。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病情可迅速缓解。外周血象、粪便与脑脊液检查无异常。
慢性菌痢应同下列疾病相鉴别:
(一)慢性阿米巴痢疾 其鉴别要点与急性期大致相同。
(二)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此病患者一般状况较差,症状迁延不愈,抗生素治疗无效。粪便培养多次均无致病菌。肠粘膜出血点、质脆,接触易出血。钡灌肠或全消化道钡透检查,肠粘膜皱纹消失,晚期结肠袋消失,结肠变短,管腔狭窄为其特征。
(三)肠结核 多继发于肺结核,痰抗酸染色或24小时痰浓集法可查见结核杆菌,肠道病变多在回盲部,故右下腹压痛或扪及肿块,钡剂灌肠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
(四)直肠癌、结肠癌 多见于中老年人,并发局部感染时酷似菌痢,需依据肛门直肠指诊、肠镜及肠粘膜活检等手段确诊。
(五)肠道菌群失调 由于滥用抗药物或者广谱抗药物使用时间较长,易引起菌群失调。主要为肠道杆菌减少或消失,代之金葡萄、真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及某些革兰阴性菌或厌氧菌感染,表现炎腹泻不愈,大便性状可因病原不同而异,以乳幼儿、年老体弱者多见。
2013-10-22 15: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