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认为,诊断痢疾比较容易,以为出现腹泻便可诊断菌痢,实际上很多疾病可出现腹泻,有腹泻者不一定是感染性腹泻,更不一定是菌痢。在传染病领域内,误诊率**的不是病毒性肝炎等病,而是菌痢。有时将痢疾诊断为其它病,更常见是将其它病误诊为痢疾。诊断痢疾**符合下列条件。
(1)接触史:病前7天内有菌痢接触史或不洁饮食交。
(2)临床表现:突然起病,发热,腹痛腹泻,左下腹痛为主,便次频繁,里急后重,下坠,左下腹有压痛,大便为脓血便或粘液便,镜检可见较多红、白细胞。
明确诊断痢疾需符合的条件
(3)大便培养志贺氏菌阳性。
如具备(1)、(2)条,临床上可诊断菌痢,如需确诊,需要大便培养阳性。
诊断痢疾需要做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检查。在急性时,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增高,慢性时常有轻度贫血。
2.粪便检查。
(1)粪便常规:外观黏液便及脓血便,镜下见较多红,白细胞,以及吞噬细胞。
(2)粪便培养:约70%以上可培养出致病菌,应在应用抗生素之前取粪便的脓血部分做培养,标本应新鲜,阳性者做药物敏感试验。
(3)粪便细菌抗原检测:采用荧光抗体染色法,免疫荧光表菌球法,乳胶凝集试验,协同凝集试验,PCR直接检测法等,是具有快速,敏感,简便的诊断方法。
乙状结肠镜检查与钡剂灌肠X线检查,一般用于慢性痢疾。
温馨提示:菌痢治疗的关键是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以便彻底消灭病原菌,避免恢复期带菌或演变为顽固难愈的慢性菌痢。目前菌痢选用抗菌药物的观点主要有:避免无针对性地盲目用药,应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婴幼儿疾病速查手册》《中医内科学》】
2013-10-22 14:5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