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病给患者本人和家庭带来很多麻烦,给这个社会也造成的一定的负担,癫痫病一般情况下是从小就患有的,可以称为小儿癫痫病,今天主要为大家介绍小儿癫痫病的检查诊断。
1、相关病史
(1)发作史:癫痫患儿可无明显异常体征,详细而准确的发作史对诊断特别重要。癫痫发作应具有发作性和重复性这一基本特征。问清从先兆、发作起始到发作全过程,有无意识障碍,是局限性或是全面性发作,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有无任何诱因,以及与睡眠关系等。
(2)提示与脑损伤相关的个人与过去史:如围产期异常、运动及智力发育落后、颅脑疾病与外伤史等。
(3)癫痫、精神病及遗传代谢病家族史。
小儿癫痫病的诊断
2、体格检查
尤其与脑部疾患相关的阳性体征,如头围、智力低下、瘫痪、锥体束征或各种神经皮肤综合征等。
3、影像学检查
当临床表现或脑电图提示为局灶性发作或局灶—继发全面性发作的患儿,应作颅脑影像学包括CT、MRI、甚至功能影像学检查。
4、脑电图检查
癫痫发作时的脑电活动
脑电图是诊断癫痫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不仅对癫痫的确认,而且对临床发作分型和转归分析均有重要价值。脑电图中出现棘波、尖波、棘—慢复合波等痫样发放波者,有利癫痫的诊断。
多数痈性波的发放是间歇性的,描记时间越长,异常图形发现率越高。若仅作常规清醒描记,阳性率不到40%。加上睡眠等各种诱发试验可增至70%。故一次常规脑电图报告正常不能排除癫痫的诊断。必要时可进一步作动态脑电图(AEEG)或录像脑电图(VEEG),连续作24小时或更长时程记录,可使阳性率提高至80%~85%。若在长时程记录中出现“临床发作”,不仅能获得发作期痫性发放图形,还可弄清癫痫波发放的皮层起源区,区分原发与继发性癫痫。实时的观察“临床发作”录像,能更好确认发作类型。若“临床发作”中无癫痫发作EEG伴随,癫痫发作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检查脑电图的目的是寻找异常放电的证据。脑电图未发现异常放电也仍然可能存在异常,因为脑电图检查的时间有限,即使是癫痫病人在错过了痫性发作时所作的脑电图也可表现为正常。
一旦确诊为癫痫,应做更多的检查以寻找可以治疗的病因。如查血了解血糖、血钙和血钠水平;肝、肾功能是否正常;检查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增高常提示感染。通常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了解患者是否有引起脑供血不足的心律失常,这种异常可以引起意识丧失。应常规进行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脑瘤、陈旧性脑卒中、小瘢痕或脑外伤。有时应行腰椎穿刺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颅内感染。
脑电图是对大脑电活动的记载。脑电图检查简便而无痛,一般只需在被检者头皮上粘贴约20个小电极,即可记录正常情况下的脑电活动。然后,对患者进行各种刺激,如闪光以诱发痫性发作。痫性发作时,脑电活动加快,产生锯齿波型。记录到这种脑电波有助于确诊癫痫。不同类型的癫痫具有不同的波型。[page]
小儿癫痫病的鉴别诊断
1.婴幼儿屏气发作 多发生于6~18个月婴儿。典型表现是当任何不愉快引起啼哭时,立即出现呼吸停止,青紫和全身肌张力低下。可有短暂意识障碍,一般不超过1分钟。再现自主呼吸后随即恢复正常。与癫痫的区别在于本病明显以啼哭为诱因,意识丧失前先有呼吸暂停及青紫,EEG无异,随年龄增大发作逐渐减少,5岁后不再发作。
2.睡眠障碍 儿童期常见的睡眠障碍如夜惊、梦魇和梦游等。夜惊常见于4~7岁儿童,属NREM期睡眠障碍。深睡中患儿突然坐起哭叫,表情惊恐,伴有瞳孔散大、出汗、呼吸急促等交感神经兴奋表现,不易唤醒。数分钟后即再度安静入睡。次日对发作无记忆。根据其发作的自限性,EEG正常,可与癫痫区别。梦魇以学龄前或学龄期儿童居多。常发生在后半夜和眼动(REM)睡眠期,患儿因恶梦引起惊恐状发作。与夜惊不同,梦魇中患儿易被唤醒,醒后对刚才梦境能清楚回忆,并因此心情惶恐无法立即再睡。根据其EEG正常,和对发作中梦境的清楚回忆,可与癫痫鉴别。
梦游症也是NREM深睡期障碍。患儿从睡中突然起身,从事一些无目的活动,如穿衣、搜寻、进食,甚至开门窗等。发作中表情呆滞,自言自语地说一些听不懂的言词。醒后对发作无记忆。与精神运动性癫痫发作的区别在于各次发作中梦游症的异常行为缺少一致性,发作中EEG正常,患儿很易被劝导回床上,也无发作后意识恍惚或乏力等表现。
3.偏头痛 本病是小儿时期反复头痛发作的主要病因。典型偏头痛主要表现为视觉先兆、偏侧性头痛、呕吐、腹痛和嗜睡等。儿童却以普通型偏头痛多见,无先兆,头痛部位也不固定。患儿常有偏头痛家族史,易伴恶心、呕吐等胃肠症状。实际上临床极少有单纯的头痛性或腹痛性癫痫者,偏头痛决不会合并惊厥性发作或自动症,EEG中也不会有局灶性痫性波发放。
4.抽动性疾患 抽动(Tics)是指突发性不规则肌群重复而间断的异常收缩(即所谓运动性抽动)或发声(即声音性抽动)。大多原因不明,精神因素可致发作加剧。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简单性抽动:仅涉及一组肌肉的短暂抽动如眨眼、头部抽动或耸肩等,或突然爆发出含糊不清的单音如吸气、清喉、吸吮、吹气甚至尖叫声。
(2)复杂性抽动:多组肌群的协同动作,如触摸、撞击、踢腿、跳跃等,缺乏目的性,成为不适时机的异常突发动作,或模仿性姿势。语声性抽动表现为秽亵性语言、自身或模仿他人用词的重复性语言。
(3)Tourette综合征:是指多种运动性和语声性抽动症状持续一年以上的21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发作程度时轻时重,形式常有变化。5~10岁之间发病,男孩更多见。初期可能仅为简单性抽动,以后发展为复杂性抽动,病情波动,并反复迁延不愈,甚至持续到成年。
抽动症需与癫痫肌阵挛发作鉴别。抽动症常为单侧肌群抽动,动作幅度较小,并可能伴语声性抽动。患者能有意识地暂时控制其发作,睡眠中消失,情绪紧张又导致发作加重。同时,EEG不会有癫痫样放电,也不会出现全部性慢波背景异常。推荐阅读:常见的小儿神经遗传病
5.晕厥 是暂时性脑血流灌注不足引起的一过性意识障碍。年长儿多见,尤其青春期。
常发生在患儿持久站立,或从蹲位骤然起立,以及剧痛、劳累、阵发性心律不整、家族性QT间期延长等情况中。晕厥到来前,患儿常先有眼前发黑、头晕、苍白、出汗、无力等,继而短暂意识丧失,偶有肢体强直或抽动,清醒后对意识障碍不能回忆,并有疲乏感。与癫痫不同,晕厥患者意识丧失和倒地均逐渐发生,发作中少有躯体损伤,EEG正常,头竖直一平卧倾斜试验呈阳性反应。
6.癔病性发作 可与多种癫痫发作类型混淆。但癔病发作并无真正意识丧失,发作中慢慢倒下不会有躯体受伤,无大小便失禁或舌咬伤。抽搐动作杂乱无规律,瞳孔无散大,深、浅反射存在,发作中面色正常,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无发作后嗜睡,常有夸张色彩。发作期与发作间期EEG正常,暗示治疗有效,与癫痫鉴别不难。
2013-08-20 13: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