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因循环障碍及结核感染引起椎体病变所致。受累的脊柱表现有骨质破坏及坏死,有干酪样改变和脓肿形成,椎体因病变和承重而发生塌陷,使脊柱形成弯度,棘突隆起,背部有驼峰畸形,胸椎结核尤为明显。脊柱结核约占骨关节结核总数的一半,其中以儿童和青少年发生最多,所有脊椎均可受累。以腰椎为多见,胸椎次之,胸腰段占第三位,颈椎和骶椎较少见。其中,椎体结核约占 99%、椎弓结核占 1%左右。
陈先生,52岁,体检时查出患有脊柱结核,经过医院微创治疗,病情有所缓解。患者询问脊柱结核如何进行防治。
休息、制动、加强营养是治疗脊柱结核的一个最基本原则。脊柱结核的药物治疗和肺结核的药物治疗一样。应遵循“早期、规律、全程、联合、
适量”十字方针。即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要按照规定的化疗方案规范用药,不要随意更改治疗方案;要持续不间断用药,否则使细菌产生耐药,治疗更加困难;杀菌药和抑菌药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减少药物的毒副反应,降低耐药菌的产生;每一种抗结核药应根据每个个体的体重、年龄、体质给予适合的剂量(即个体化治疗),使每种药物既能发挥最大效能,而又不引起毒副反应。
手术仅是脊柱结核治疗过程中的一项特殊的治疗手段,在系统抗痨治疗中寒性脓肿增大;有窦道出现或久不愈合;有死骨或骨空洞形成;有脊髓压迫现象应视为是手术治疗的指征。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的手术目的是去除脓肿、窦道、死骨,使药物能够到达病灶,解除对脊髓的压迫,建立脊柱的稳定,减少致残率,预防和改善畸形,从而达到提高患病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2013-07-26 15:5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