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性治疗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1.具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免疫抑制、免疫缺陷、中性粒细胞缺乏等),在采集有关微生物学检查样本后,可选择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2.超生检查高度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或临床拟诊结核病的患者,应尽早开始抗生素或抗痨治疗。
3.除非患者一般状况不断恶化或原基础疾病加重,否则不应进行支持性或无目的性的治疗措施。
成人发热的治疗原则
4.持续或反复发热,病程较长,疑有风湿性疾病而目前又无法确诊时,或检查过程中全身情况有恶化趋势者,有必要和理由进行经验性糖皮质激素治疗。
5.对于高热患者,除必要的物理方法降温外,可短时应用解热镇痛药,此外,Naproxen(萘普生)只降低恶性疾病的发热,而对感染性疾病无效,可用作鉴别诊断。>>>推荐阅读:成人发热诊断
成人发热误诊原因
1.忽视或错误评价主要和伴随症状
2.未充分注意社会和流行病学资料
3.过分依赖“经典热型”
4.忽视或错误评价轻微发热,尤其是对老年患者
5.就诊前的药物治疗掩盖了真实病情
6.错误评价或过分相信血清学检查结果
7.错误解释或过分依赖影像学检查结果
8.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常见发热性疾病[page]
诊断确立前的处理原则
1、经验性治疗的使用和介入治疗的时机
1)对属于一般人群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在经过入院初期的集中检查和观察期后,如仍不能最终明确诊断,则可在再次对所获取的全部临床资料进行仔细的分析和专业会诊的基础上,考虑开始经验性治疗。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处理发热,二是针对可能的发热病因治疗。根据循证医学数据,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主要包括感染、风湿性疾病和肿瘤,其中又以感染为最常见。因此,对病因的治疗也主要集中在引起发热的常见疾病上,特别是细菌感染性疾病和风湿性疾病上。对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病人一直存在争议。原则上,不提倡这种做法。但对于有细菌感染高危因素者或对有提示性系统表现者,可审慎考虑抗生素经验性治疗。
另一个在不明原因发热中应用抗生素经验性治疗的例子是结核病。反对高度怀疑结核病又无禁忌的患者宜及时进行试验性抗结核治疗。在有效的联合药物的治疗下,患者体温有望在2周左右的时间出现明显的下降。对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只要有影像学如超生心动图的可以征象,即使无细菌学证据,也可以进行抗生素治疗。
对确实判断不清发热是细菌感染还是风湿性疾病所致的病人,可先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3天左右后,如体温仍不能有效的控制时,则可加用糖皮质激素;如体温出现预期性的下降,则支持风湿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推测,待体温稳定后,可考虑撤停抗生素。对怀疑肿瘤性发热的患者,原则上不允许采用经验性抗肿瘤治疗。
成人发热待查处理原则
2)对于特殊人群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采用经验性治疗时应区别对待,如对粒细胞缺乏的患者,极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而且感染进展非常迅速,延误治疗可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在获得微生物学证据前,应首先根据当地细菌感染的常见类型及耐药情况给予经验性广谱抗生素治疗。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3-7天后仍然无效者,或起初有效尔后再出现发热时,应在积极寻找病因的同时,可经验性应用抗真菌治疗。此外,在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时,还应想到结核杆菌和病毒感染的可能。对粒细胞缺乏患者采用的经验性治疗原则一般也适用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免疫缺陷患者。
3)老年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以下特点:(1)器官功能差,发热可成为诱发多脏器衰竭的诱因,从而危及生命。(2)发热反应差,症状不典型,倾向于隐性感染。(3)表现为单纯发热者较多,可不出现器官/系统相应的伴随症状。(4)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且经常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与年轻患者相比,在老年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经验性治疗中,不应忽视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治疗和支持治疗的作用。应注意经验性抗结核治疗的应用。
2、发热的处理原则
在临床实践中,多数医生认为体温超过39℃时,应采取干预措施。临床退热治疗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应用降温药物调节体温调定点;二是应用物理方法促进热量的释放。除退热措施外,对发热的处理原则还应包括停用可疑及不必要的药物。
成人发热的病理病因简介
2013-06-17 14: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