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息
  • 治疗/预防

      喘息的治疗:

      1.肺气将脱

      主症:呼吸困难,张口抬肩,面唇及耳垂青紫,吸气时抬肩,肋间、缺盆、歧骨下凹,手足厥逆,自汗冷湿。脉虚数,或芤数,或散大无力,舌紫,苔少。

      证析:此为肺气将脱之象。肺气虚极,不能主气司呼吸,则症见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气虚不能引动血行,血郁血滞,则面唇耳垂青紫。气虚,阳气不达四末,故手足厥逆。

      治则:补气固脱,救逆。

      处方:针灸:肺、心(眼针),人中、气舍、膻中、关元、内关、太渊、足三里、涌泉;或百会、肺俞、心俞、天突、内关、太渊、鱼际。

      手法:平卧,或正坐。放松形神,补法进针,得气后导引入静(意守涌泉,或鱼际),留针半时,或更长时间,出针。每日2次。可灸,取关元、足三里,隔附子饼,或隔盐灸。

      中药:独参汤(《十药神书》),人参大剂量,加虫草煎服。

      2.阳虚水犯(泛)

      主症:面浮青紫,息短气微,全身青紫,爪甲色暗,畏寒肢冷,冷汗淋漓,腹水足肿。脉细数欲绝,舌青紫,苔白或少。

      证析:此为阳虚水泛,水气凌心肺所致。肺阳虚疲,不能通调水道,水气凌心,循环障碍,则见面浮腹水,足肿。阳虚,血脉温运无力,血滞血瘀,则症见全身、面唇青紫,四肢厥逆。

      治则:温阳行水,消肿。

      针灸处方:百会、人中、水分、关元、足三里、复溜、太冲透涌泉,或百会、百劳、定喘、心俞、肺俞、肾俞。

      手法:平卧,或正坐。放松形神,尽量平和呼吸,如患者喘息,行走之后休息10分钟再进针,用补法,得气后导引入静(意守关元,或肾俞),留针半时,出针。针后复溜,或太溪,流清水,用消毒纱布覆盖,防止感染。

      中药:真武汤(《伤寒论》)、五苓散(《伤寒论》)加黄芪、砂仁、仙灵脾、茴香。

      3.实热壅盛

      主症:发热咳喘,呼吸困难,喉中有水鸡声,鼻翼煽动,胸胁胀满,咳痰黄稠,或夹血丝,面赤或紫黄,烦热躁扰,尿赤便秘。脉细数,或虚数,舌红绛,苔黄黑。

      证析:此为肺热壅盛所引起。肺热壅滞生痰,痰湿阻滞,则症见咳喘,呼吸困难。气动伏痰,则症见喉中有水鸡声。热邪灼伤血络,则痰中带血,尿赤便秘也是痰热伤津,肺气不清之征。

      治则:清热宣肺,平喘祛痰。

      针灸处方:少商、鱼际、合谷、曲池、人中、天突;或风池、大椎、定喘、肺俞、至阳、昆仑。

      手法:正坐,或半卧,或俯卧。放松形神,泻法进针,得气后导引入静(意守鱼际,或昆仑),留针半时,出针。热甚,可行少商放血后再进针。

      中药:麻杏石甘汤(《伤寒论》)、小柴胡汤(《伤寒论》)重用黄芩(30g以上),加白芍、葶苈子、贝母、竹茹、枳壳。

      4.痰湿阻肺

      主症:面白虚浮,咳嗽痰壅,面青灰而暗,呼吸急促不续,胸脘痞满,不得平卧,食少纳呆,手足冷湿,二便不调。脉滑数,或虚大而芤,舌质青紫,胖大,苔白,或白腻。

      证析:此为痰湿阻滞肺络所引起。痰阻气道,气不通达,则症见呼吸困难,呼吸急促不续。痰湿阻滞,气机不畅,则胸脘痞满。食少纳呆,大便不调,也是痰湿困阻中焦

      治则:豁痰开窍,除湿。

      针灸处方:膻中、俞府、中脘、尺泽、太渊、足三里、丰隆;或定喘、肺俞、脾俞、魄户、委中、承山、昆仑。

      手法:平卧,或俯卧。放松形神。补法进针,得气后导引入静(意守太渊或昆仑),留针半时,出针。日2次,平卧或俯卧各一。重者不能平卧,卧则喘甚,可正坐进针。待气喘平和之后,再取卧式针之。

      中药:导痰汤(《妇人良方》)、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走马汤<金匮要略》,或泻白散(《伤寒论》)。

      喘息的预防:

      急症治标,针药之后气平和,应常作气功。预防感冒,常灸关元、气海、足三里,扶正固表。平和心志,稳定情绪,切忌急躁。注意睡眠,节制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