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中老年人出现下肢疼痛需尽早医治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2013-02-27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ASO),是由于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动脉狭窄、闭塞引起的下肢缺血性疾病。

  随着生活水平和医学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无论在国外和国内动脉硬化性闭塞的发病均逐年上升。间歇性跛行是下肢动脉疾病的最早及最常见的症状,跛行距离的长短反映动脉病变的程度,表现为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的疼痛。严重患者会出现静息痛,尤其是夜间痛为典型,静息痛之后,可发展成为组织坏死和溃疡。同时也可出现神经性缺血症状。长期慢性缺血患者通过屈膝关节和髋关节来缓解疼痛可以导致关节僵直和屈曲性挛缩。

  流行病学调查已很肯定人群有跛行症状者可极大地提高严重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须教导病人戒烟, 因为吸烟与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关系比其与其他部位的动脉硬化的关系更为密切。其他包括控制血糖、血脂、高血压、规律生活、锻炼等。

  对于有下肢缺血症状的患者的治疗应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来选择。

  对有轻度或中度跛行患者可采用传统的治疗措施如功能锻炼。通过药物治疗、血管腔内治疗或外科血管重建手术等来治疗下肢缺血症状。大多数间歇性跛行患者病变稳定,截肢的危险性极低,如对生活和工作等影响不大,可考虑仅行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很少应用。因此只有在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或有较高的生活质量要求时,才考虑侵入性诊断和治疗。如造影为远端病变则考虑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如为短段病变可考虑扩张、支架介入治疗或内膜剥脱术,对于长段病变则行外科血管重建术。出现静息痛、溃疡时的慢性严重肢体缺血患者需考虑外科血管重建的治疗,以防止截肢和肢体功能的丧失。

  相对于手术方法,因为介入治疗经皮穿刺微创的特点使得介入治疗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介入治疗仍局限于短段病变,总体看长期通畅率还是低于外科手术。但介入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率,创伤小,恢复快,而且并不排斥以后的手术治疗或与手术联合应用。对于短段主髂动脉病变的球囊扩张和支架术效果满意,而腹股沟下行球囊扩张和支架术效果不佳,3年通畅率低于60%。根据目前资料外科手术重建通畅率高于血管腔内治疗,但血管腔内治疗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因此血管腔内治疗和外科血管重建的风险-疗效比的问题还有待于设计良好的对比性临床试验来解决。

资讯推荐

糖尿病足的治疗策略

  由糖尿病所导致的足部的麻木、疼痛、足底的溃疡、足部的感染、足趾的坏疽等统称为糖尿病足。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

中老年人出现下肢疼痛需尽...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ASO),是由于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动脉狭窄、闭塞引起的下肢缺血性疾病。...

中耳炎的食疗方法会有效吗

  中耳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耳鼻喉疾病,它的皮肤是比较脆弱的,如果不注意对中耳的保护,一些污水等病菌进入耳道很容易带来...

春季如何有效的避免中耳炎...

  这时候随着春天的到来,不少耳鼻喉疾病也成为了高发期了,像中耳炎、鼻窦炎以及外耳道炎等疾病。只是中耳炎它不仅会使患...

儿童耳朵刺痛是怎么回事呢

  不少儿童由于一些因素而引起中耳炎疾病,比较常见的症状就是耳朵流或者流脓等情况,只是大部分家长对这种疾病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