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肠癌筛查远离大肠癌
西安国医肿瘤医院 2012-12-03
大肠癌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中所周知的着名企业家均瑶牛奶创始人瑶先生就是因为罹患大肠癌离开了我们。大肠癌的预后与发现的早晚有着直接的关系,据调查早期大肠癌切除后五年成活率可达90%-95%,而晚期大肠癌的术后五年成活率则低于20%,所以,大肠癌的早期发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那些人应该坚持做大肠癌早期筛查呢?下面我们请西医肿瘤医院的专家为我们介绍一下:
一、对于大于1厘米的息肉,尤其有腹部症状者,应尽可能经内镜电灼,择期剖腹手术或在纤维结肠镜的辅助下经腹腔镜切除息肉或病变肠段;25岁后,每年接受包括腹部、盆腔的全面检查;女性患者还应行乳腺检查、宫颈涂片和盆腔B超检查。
二、如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中有一人患大肠癌,则本人患该病的危险性增加,应于40岁时开始行乙状结肠镜、粪便潜血或二者兼施的标准筛检。
三、过去一直认为黑斑息肉病患者息肉不会癌变。但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黑斑息肉病病人患癌的几率大大高于正常人,一项调查显示黑斑息肉病病人恶性肿瘤发生率为20%~23%。因此,对于黑斑息肉病患者,应进行积极的随诊和检查治疗。对10岁以上患者,常规每两年行全消化道造影检查;20岁以上患者,每两年还应接受纤维结肠镜检查。
四、腺瘤性息肉癌变率与息肉的大小相关。息肉愈大,癌变机会愈多。初次检查发现腺瘤,一律电切活检,证实为腺瘤者,3年后应随访进行结肠镜检查。如第一次随访检查显示正常或发现单个小型管型腺瘤,则下次随访检查可延至5年之后;相反,如息肉体积大,数目多,则检查的间隔时间应缩短。
五、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大肠癌,是一种在同一家族中有多个患大肠癌、大肠癌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凡疑及该病的个体,应从20岁~30岁开始每1~2年,40岁以后每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增加。这种危险于患病后8年开始,以后持续稳定增加。对全结肠炎患者应于患病8年后,左结肠炎患者于患病15年后,每1~2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七、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由结肠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的先天或获得性缺陷所致。该基因的突变多发生在20~30岁时,可导致结肠发生成百上千个腺瘤。40岁以后,携此基因者几乎100%发生癌变。对于这种家系成员,应接受遗传学咨询,并从青少年时期即进行定期的结肠镜检查。
八、曾行大肠癌治疗术者,发生复发性癌或新癌的危险性增加。术后要动态观察癌胚抗原(CEA),若CEA持续不降或短期下降又复升高者,要考虑切除不完全或复发的可能,应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以探查肿瘤的存在。如果行大肠癌切除术者术前未进行彻底检查,则推荐术后1年内行结肠镜检查。如果本次或术前结肠镜检查显示正常,则下一次结肠镜检查可在3年后进行,以后每5年检查一次。
肺癌脑转移的特征
肺癌患者出现脑转移时往往有些特征和先兆,大致有如下一些特征: 出现无原因的头疼、呕吐、视觉...
减少吸烟预防肺癌
传统医学认为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最喜清气熏蒸,最恶燥气炎逼。而香烟为热毒燥邪,长期吸烟,最易伤肺,燥热侵袭肺脏...
肺癌晚期治疗建议参考
肺癌晚期该如何治疗?这是许多肺癌患者及肺癌患者家属最希望能得到解答的问题,然而各种不一的治疗方案让大家目不暇接...
胃癌治疗必不可少的营养
胃癌是人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约有1/2死于胃癌。研究证明霉变粮食、进食不规律、吸...
老年胃癌出血怎么治疗?
老年胃癌出血的治疗原则是:①尽早发现,及时手术是预防胃癌出血的关键;②老年胃癌出血应先行内科止血治疗并严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