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整体搬迁工作顺利完成
桐庐县中医院 2012-11-09
由于我院原旧址(广场路70号)将改扩建新门诊、住院、综合大楼,根据县委、县政府指示,我院暂时搬迁至原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旧址(开元街180号)开诊。
12月3日早上7时不到,刘伯洪院长就赶到中医院住院部,指挥陆续赶来的医生、护士做好搬迁前各项准备工作。
住院部搬迁的重点是近50名患者以及患者搬迁后所用的仪器、设备、乃至随行的桌椅、被褥等,繁重而琐碎,医院除了有300余名员工参与搬迁外,还从全县抽调了6辆救护车,加上交警、城管、后勤……参与搬迁的人数超过500人。
八分钟到达搬迁目的地
在乘坐中巴前往第一人民医院旧址的患者当中,最难搬迁的是骨科的患者。该科的患者一般是老年人,难以自行移动,护士用轮椅把老人推到公交车边,再和家属一起,把老人一个个扶上座位。
8点刚过,在交警的指挥下,装载着患者和生活用品的中巴车,沿着学田弄—广场路—邮电路—桐君路—南门弄,往第一人民医院旧址的方向开去,由于沿途实行交通管制,一路顺畅,只用短短七八分钟时间,就走完了全部路程。
随后,从全县抽调而来的救护车开始集结,运送近40名行动不便的重症患者,每名救护车除了原医院配备的一名护士和一名医生外,各科室也派医生、护士和家属陪伴。
ICU患者 医护人员全程护送
当日上午7点左右,ICU已是秩序井然,设备仪器已被打包放好,医护人员依旧来来往往,忙个不停。患者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一旁的家属提着简单的行李在病床旁守候着,等待搬迁。
临近8时,ICU的气氛紧张起来,最严重的一名男患者则通过救护车送走。这名男子仍然昏迷着,上着呼吸机,全身插遍了管线。这名患者是脑干出血,已入院十余天,已经不能自主呼吸了,必须通过呼吸机、给予药物维持生命。
8时许,转运的这名患者仍然处于昏迷状态,上着呼吸机,全身插遍了管线,十余位医护人员围在病床“保驾护航”,先是替换呼吸机,待一切仪器就绪后,医护人员一同提起四周床单,将患者平移到了旁边的担架床上。 此时,专用救护车正在住院楼门前等候,担架床被推上车,两名医生、三个护士随车护送,平安地进入新院ICU病房。
“新院”正常运转
12月4日,我院搬迁工作进入最后的扫尾工作,而“新院”也开始正常运转。一大早,挂号窗口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宽敞明亮的门厅、粉刷一新的楼道、科学布局的就诊流程……走在装饰一新的中医院,一角一落都给我们以舒适感。厚实的地板、齐全的设施……病房的设置更是让患者“宾至如归”。眼下正值病房紧缺期,医院的搬迁不仅改善了就医环境,而且满足了病人的住院需求。目前,我院床位从原先的160张增加至250张。
登上大楼,放眼望去,清新、整洁的院区环境尽收眼底。此次改造以精简节约为原则,改造包括放射科、检验科、口腔科、手术室、ICU、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等科室卫生环境设施及煎药室、供应室、食堂、中西药房等辅助功能房的提升改造。目前,医院食堂已做好充分准备,可满足员工、病患及病患家属餐饮需求。
另外,针对原一院年久失修,用电、用水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问题,我院多次组织专业人士,对电路、水管进行检测维修。眼下,医院已将原有的大型供电设备进行拆移、安装,已满足当前的用电需求,并时刻对医院的供电情况进行周期性监控,配备了应急供电等设施。
据统计,至12月7日我院已接纳5593位门诊患者及92位住院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