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泌尿系疾病健康知识二——泌尿系结石的饮食治疗

浙江省第一医院   2012-11-06

  俗话说病从口入,一语道明饮食和疾病有极密切关系,泌尿系结石也不例外。结石形成的一些因素如结石成分、结石形成的促进物和遏制物,除和某些代谢疾病有关外,都可由食物代谢而产生。近年来曾有以调节饮食而取得有效降低泌尿系结石复发率的报道。饮食可影响尿成分及pH,从而影响结石成核和生长,但是随意改变饮食看似有益实则有害。这就是说饮食治疗必须建立在客观证实的代谢紊乱基础上,有的放矢方为良策。为了更准确地掌握饮食成分对尿成分和尿石形成的影响,现将饮食影响尿石形成的有关因素,分别讨论如下。 1 钙 在70%的尿结石中,草酸钙单独或和其他钙盐共同为主要成分。 Daudon等对份尿结石作红外光谱分析,发现86%结石有草酸钙,80%有磷酸钙,钙摄入和尿钙呈线性关系,故认为摄入钙增加则增加肾结石形成的危险性。然而现已证实,普遍推荐的限制饮食中钙含量的做法,不但不能减少反而会增加肾结石的发生。低钙饮食可促进肠道草酸盐的吸收和引起高草酸尿,从而促进尿结石形成。相反高钙饮料(380mg/L)虽可增加尿钙排泄,但却可明显降低草酸的排泄,且草酸/钙比值明显下降。由于最大晶体产生于钙和草酸比值为1:1时,故草酸增加对结晶形成的作用较钙大得多。 Ettinger等报道给尿结石患者低钙饮食,常常较正常钙饮食危害性更大。而且Burtis等报道,很多尿石患者当用普通饮食时尿钙较高,若食用高钙低钠饮食,尿钙转为正常。这主要是由于尿草酸排泄和钙摄入成反比之故。 限制钙的摄入尚可刺激维生素D3的分泌,促进骨重吸收增加尿钙排泄,增加尿结石形成的危险性。高尿钙分为3型:I型为非饮食依赖性; II型为饮食依赖性;III型为继发于肾磷漏性。限制饮食钙能降低尿钙者,仅见于 I型和II型吸收性高尿钙者,且仅II型可达正常范围。因此,低钙饮食仅可使II型吸收性高尿钙者尿钙降低,而且还必须伴以低草酸饮食,以免继发高草酸尿。限制饮食钙不宜用于其他型的高尿钙者。 对绝经后妇女补钙的作用尚存争议。绝经前妇女补钙仅在头几天可增加尿钙,继而由于遏制甲状旁腺素及1,25双羟维生素D3的合成而降低肠道对钙的吸收从而降低口服钙的作用。绝经后妇女有骨质疏松和维生素D及甲状旁腺素代谢紊乱,加之老年人肠道钙吸收能力下降,因而使口服补充钙的作用受阻。基于上述原因,绝经后妇女补充钙不会增加结石形成的危险性,即使有危险性,也只会发生在补钙的头几个月,为谨慎计在此期较好增加饮水量。绝经后妇女有II型吸收性高尿钙者,应和其他患有II型者一样,必须应用低钙低草酸饮食治疗。 2 草酸盐 由于大部分尿结石含有草酸盐,因此降低尿草酸必将减少结石症的发生。60%的尿草酸是由甘氨酸、羟乙酸和羟脯氨酸内源性代谢而来,25%一30%是饮食中维生素C代谢的最终产物,仅10%一15%来自饮食中的草酸盐。另一报道正常人45%的尿草酸来自食物。目前尚无法降低内源性草酸的产生,虽对 I型原发性高草酸尿(缺乏过氧化物酶、丙氨酸及乙醛酸转氮酶活性)和II原发性高草酸尿(缺乏甘油酸脱氨酶活性)者,用各种药物包括反义寡核苷酸以阻止线粒体醛脱氨酶的转录等方法,均未取得显效。减少外源性草酸的摄入可降低尿草酸的排泄。曾有报道,45%高草酸尿者对限制饮食中草酸盐摄入有反应。很多结石形成者确有高草酸尿,且其草酸主要来源于饮食。 在正常情况下,饮食中的草酸仅8%一12%被吸收。肠道对草酸的吸收是被动的,依赖于肠腔内钙的浓度。此外,肠道细菌可减少草酸的吸收,因此当肠道细菌不足和缺乏时,草酸的吸收将增加。肠道结合钙可和草酸络合而遏制草酸的吸收,因而降低饮食中的钙可增加肠道对非结合草酸的吸收而导致高草酸尿。同样的道理,脂肪吸收不良者因在肠道中钙与脂肪结合成脂肪酸钙,因而增加非结合草酸的吸收,加重高草酸尿。对这样的患者降低饮食中草酸含量或口服钙剂以降低非结合草酸的吸收,可收到治疗作用。但鉴于大多数普通饮食中草酸含量少,而且吸收率也不高,故对无肠道疾病的高草酸尿结石患者,限制草酸摄入的作用难以预料。尿草酸的25%一30%系饮食中维生素C的代谢产物,可见饮食中维生素C对尿草酸及尿石形成具有重要性。虽然维生素C推荐剂量为60mg/d,但部分人群因各种原因摄入大量维生素C。对大量摄入维生素C能否明显增加尿草酸排泄,从而导致草酸钙结石的形成,尚存异议。近40年来关于维生素C对尿中草酸排泄的影响,作过大量的研究工作,剂量从1g到10g,时间从2d到6个月,其结果从无影响到明显增加尿草酸。其差异主要在于尿草酸测定方法上。Wandzilak等证实正常人1—10g/d,共5d,并不增加尿草酸排泄。但Chalme和Cowley等报道,给尿石症患者补充大剂量维生素C,会引起维生素C吸收不良并增加尿草酸水平。这主要是由于未吸收的维生素C在小肠的碱性环境下,经非酶途径分解成草酸后经肠道吸收并排泄于尿所致。因此,对尿结石患者大剂量用维生素C尚需谨慎,且忌浓茶,勿大量食用巧克力和菠菜。 3 水众所周知,慢性脱水及/或饮水量不足和尿石形成密切相关。海滩救生员和马拉松运动员尿石症发病率高,这一事实从反面说明多饮水可降低尿石症的发生率,因为慢性脱水能增加尿比重和尿石形成物及尿酸的饱和度并降低尿pH,且在脱水情况下尿中尿酸盐结晶可作为含钙结石取向附生的模板。增加饮水可通过多种机制降低尿石形成的危险性,如加速晶体通过肾小管,减少其和具强吸附力表面的接触时间。当然增加饮水量可稀释尿中一些结石形成的遏制物如枸橼酸和镁的浓度,然而也可使诱发革酸钙自发成核所需最小饱和度大为增加,这可能是由于稀释了尿石形成促进因子所致。当尿量

资讯推荐

情系南北半球,纪念友好省...

  近日,西澳州州督马尔科姆•麦卡斯克来信,对我院院长郑树森院士及其团队对浙江省-西澳州的健康卫生领域的合作交...

记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认知与记忆小组在罗本燕主任的带领下,以“早发现,早治疗,多交流,多关爱”...

泌尿系疾病健康知识二——...

  俗话说病从口入,一语道明饮食和疾病有极密切关系,泌尿系结石也不例外。结石形成的一些因素如结石成分、结石形成...

泌尿系疾病健康知识一——...

  肾盂、输尿管及膀胱均覆有移行上皮,当受到化学致癌物质、炎症、梗阻或结石的刺激时,可发生细胞增生、变形,最终...

脖子酸胀僵硬不单是颈椎病...

  临床上见到中老年患者自述脖子酸胀、僵硬时,不能单纯认为是颈椎的问题,因为老年人约有80%~90%会有颈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