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2-10-31
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则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常见于西医的高血压病、低血压、神经性衰弱、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疾病。
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清窍。多因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风邪或暑湿外犯(见感冒相关证型)、瘀血痹阻等原因所致,而尤以虚者(肝阳上亢、气血亏虚)居多。脏腑之中主要与肝、脾、肾三藏有关。
一、常见中医证型、主要症状表现及代表方药
1.肝阳上亢
肝阴不足,肝阳上亢,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痛、头晕加剧,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口苦,舌红苔黄等。治宜平肝潜阳,滋养肝肾。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若大便秘结者,可加用当归龙荟丸以泄肝通腑。若兼见腰膝酸软,遗精疲乏,舌红苔薄或无苔者,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可用大定风珠。中成药可以选用松龄血脉康胶囊、脑立清胶囊、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亦有偏于阳虚而见伴四肢不温、形寒肢冷、舌质淡者,宜用右归丸。
2.气血亏虚(心脾两虚)
素体气血不足,倦怠无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无华,头发干枯,指甲不荣,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心悸失眠,女子月经色淡量少等。治宜补养气血,健运脾胃。方用归脾汤或补中益气汤加减。成药可选用归脾丸、十全大补丸、补中益气丸等。
3.痰浊中阻
平素嗜食肥甘,痰浊不化,阻滞清阳,而见视物旋转,头重如裹,胸闷恶心,食少多寐,舌胖大苔白腻或黄腻等。治宜燥湿祛痰,健脾和胃。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泽泻汤加减。成药可用二陈丸。若苔黄腻者,用温胆汤。
因坐舟车而眩晕者,俗称“晕船”“晕车”,可用人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