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科研人员研发出能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材
吉林省柳河医院 2012-10-22
中山大学6日对外宣布,该校科研人员找到一种能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材料。校方称,这是国内自行研发的国内单独获正式批准的缺损神经修复材料,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它的面市,将造福于因神经缺损而致残的患者,使他们恢复劳动与生活手段。吉林省柳河医院
考虑到周围神经的结构复杂性,外周神经损伤相关的修复材料很难模仿或人工制造。现今临床上较通用的手腕一般采用挖肉补疮式的自体神经进行修复,但疗效其实不抱负。
据了解,美国同类型的材料1厘米售价为1200美元,刘小林称,“神桥”的本钱将可能比美国同类材料低一点。同时,他们正在研究能否在猪的身上提取神经作为原材料,若能成功,或许本钱会更低。
目前,国内科研人员可提供最长为5厘米的修复材料。科研人员已经在国内各大病院对医护人员如何使用“神桥”进行了培训。刘小林暗示,“神桥”在临床上的应用不存在太大的困难。(完)
刘小林暗示,神经受损的修复与重建非常复杂,“与其他组织结构相比,神经修复难在神经组织的生理特殊性和结构特殊性上,与肌肉、骨骼等组织相比,神经组织主要起到信息传递和内分泌的功能。”他同时也强调,周围神经多集中在人的手和脚等部位,这也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因而周围神经损伤的发病率较高。
据悉,每年国内大约有40至60万人群会因工伤、灾害伤、个人意外伤害等出现神经缺损,至少必要45万厘米的修复材料。
[来源:海南网教育 作者:未知]
此项研究是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病院副院长刘小林和广州中大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为主的科研团队花费了近12年的时间完成。
据了解,美国早在2008年就率先研发出修复神经缺损的同类材料,并获准临床使用与上市。刘小林称,几乎同一时间,中大团队也研发出了同类产品,但随后进行了近3年的临床研究观察后,才正式对外发表。
刘小林暗示,与美国同类型产品相比,“神桥”的技术更成熟,可存放于常温之下,并能保留一年之久,而美国同类型的产品,只能存储在零下40度的低温环境内。
此材料全称为“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简称“神桥”),适用于桥接神经缺损,是一种可替代自体神经用于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新型材料。
目前“神桥”已经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严格审批,正式获得准产注册证,获准临床使用与上市。这项研究还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
感冒人群增多闻热饮治感冒
加的夫大学感冒中心主任罗纳德·埃克尔斯进行了一项试验,他们让15个患感冒的人直接喝下热茶;另外15人先闻后...
抗生素使用比例下降近一半...
距离“史上最严限抗令”实施刚好半年,广州中山一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医三院等市内多家三甲综合医院的抗生...
口罩清洗有讲究开水先烫5...
气温较低时佩戴口罩出行对于鼻炎、哮喘患者可起到很好的保暖效果,若赶上大雾天气,凝聚在空气中的粉尘、烟尘等有...
中大科研人员研发出能修复...
中山大学6日对外宣布,该校科研人员找到一种能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材料。校方称,这是国内自行研发的国内单独获...
展览重点围绕“协同创新支...
慧聪智能家居网 在即将举行的第十四届高交会上,作为高交会主办单位之一的国内科学院将以“感知国内——协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