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小朋友中耳炎注意什么

    小孩耳朵疼,老是抓耳垂,晚上哭闹,吃饭也不香。中耳炎这事吧,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有时候就是感冒拖着拖着,耳朵就跟着遭殃了。特别是三岁以下的小娃,耳朵结构还没长好,咽鼓管平 短、宽,鼻涕一倒流,细菌就钻进去了。

    得过一次的,容易反复.我家楼下那个胖小子,半年看了四回耳鼻喉科。医生说别总用抗生素,可不用又怕转成慢性。这药吃不吃,真让人揪心.

    平时最要紧的是——别让耳朵进水。洗澡的时候拿棉球轻轻塞一下外耳道口就行,别往里掏......游泳?能不游就不游,实在要去,戴个耳罩,上岸马上侧头把水甩出来。有次我见一个妈妈给孩子耳朵里滴橄榄油,说是偏方防感染,吓一跳,这种事千万别乱来。

    感冒期间特别要盯紧.流鼻涕 打喷嚏、咳嗽,这些都可能是前兆。孩子要是突然扯耳朵 摇头 睡觉翻来覆去,或者对声音反应变迟钝,比如叫他名字没反应,电视开得特别大声,那就要留神了。

    喂奶也得注意姿势。躺着喝奶,奶水容易反流到咽鼓管。半坐着喂,喂完竖抱拍嗝。不然奶呛到喉咙,细菌顺路往上爬,耳朵就遭殃。有个奶奶非说“小孩吐奶正常”,结果她孙子中耳炎发高烧,折腾了快两周。

    发烧是常见症状,但不是每个孩子都会烧。有的就是闷着难受,烦躁,食欲差。体温超过三十八度五,可以吃点退烧药,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按体重给量。不能光靠退烧,关键还是治炎症!

    医生一般会开抗生素,阿莫西林用得比较多。按时按量吃,七到十天,不能一退烧就停药。我见过家长看孩子精神好了,剩三天药直接扔了,结果没几天又复发。这样来回几次,可能影响听力发育......

    滴耳液要看情况用。如果鼓膜破了,流脓,有些药能滴;要是鼓膜完整,乱滴反而不好.上次有个爸爸自己买了氧氟沙星滴耳液,滴了两天孩子更疼,去医院才知道鼓膜穿孔,药不对路。

    擤鼻涕也有讲究。不能两个鼻孔一起捏着使劲擤,压力一大,鼻腔分泌物全挤进耳朵.要一个一个来,轻轻擤。小宝宝不会擤,可以用生理性海水喷雾洗鼻子,再用吸鼻器帮忙。

    空气太干也容易出问题。冬天开暖气,屋里像烤炉,鼻黏膜干巴巴的,防御力下降。放个加湿器,湿度保持在五十左右。但加湿器要天天换水,定期清洗,不然里面长霉菌,比干燥还糟。

    饮食上,别给孩子吃太多甜食。糖分会助长细菌繁殖.巧克力、蛋糕 果汁,少碰。多吃点蔬菜,**牛奶适当补蛋白,增强抵抗力。有痰的话,梨汤煮点川贝,虽然不治病,至少润润嗓子。

    幼儿园时期的孩子,集体生活,一人感冒传染一片。班里总有那么几个不停咳嗽的,防不胜防.提醒老师勤通风,午睡时别盖太厚,出汗多容易着凉。

    恢复期也不能松懈。就算症状没了,耳朵里可能还有积液!孩子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家长以为是调皮,其实是听不清老师讲话!这种情况拖久了,语言发育都可能受影响。

    听力检查有必要做一次。医院有专门的测听设备,不疼,孩子配合就行。要是发现传导性听力下降,得继续随访。大部分能慢慢恢复,但别赌运气。

    还有些细节容易被忽略。比如孩子喜欢趴着睡,压着一侧耳朵,血液循环不好。枕头别太高,头稍微抬一点。戴耳机?肯定不行.哪怕听故事,音量调低,时间控制在二十分钟内。

    情绪也得顾着。生病的孩子脾气大,一点小事就炸。别骂,也别硬逼他听话。他不是故意闹,是耳朵嗡嗡响,脑袋胀,谁都不舒服。多抱抱,轻声说话,分散注意力。

    最后说一句,预防比治疗重要。增强体质,少去人多密闭的地方,换季时衣服增减及时。疫苗该打打,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能打尽量打。不是**防住,但能降低风险。

    其实大多数中耳炎预后不错,及时处理,几周就好了。怕就怕不当回事,拖成慢性,或者引起乳突炎 面瘫,那就麻烦了.啊,耳朵的事,别等。

    有一次我路过儿科诊室,听见一个小女孩抽抽搭搭地说:“妈妈,左边耳朵有小怪兽在敲鼓。” 医生笑了,家长却红了眼眶。小孩子不会描述疼痛,只能靠这些奇怪的比喻.当大人,就得学会听懂这些话。

    观察、耐心、科学应对。别慌,但也别懒。孩子耳朵的事,马虎不得.

    ,关于“小朋友中耳炎注意什么”的内容上面已经介绍了,希望能帮到大家。每天都抽点时间活动活动,别总坐着.多动动,身体更灵活,也不容易胖。健康小提示:保持好心情,身体也会更棒。

    2025-10-24 16: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