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霍乱具有特征性粪便性状

    拉肚子,谁都经历过。可有一种拉,不是普通的拉!它来得急,像抽筋似的,肚子里翻江倒海,没几下就冲进厕所。霍乱的粪便——说白了,就是那种让人一看就头皮发麻的东西.

    水样的!清的,有时候带点白沫,像米汤。有人形容像洗肉水,其实不准确。那不是血,也不是脓,就是纯粹的水,哗啦啦地往外冒。一天十几趟,二十趟,根本停不住。你刚站起来,腿软,还没走两步,又得蹲回去。不是想上,是身体自己在往外排,控制不了.

    脱水来得快.早上还好好吃饭,中午就开始虚,下午眼窝就塌了。嘴唇干裂,皮肤一捏起来,回不去,像皱巴巴的纸。小孩更危险,几个小时就能蔫下去。嘴里没味,也不想喝东西,可身体里的盐全跟着粪便跑了。电解质乱套,心跳开始不稳,手脚冰凉。

    这病从哪儿来?脏水,不干净的食物。苍蝇爬过的 手没洗干净碰过的、井水被粪便污染过的……一口下去,可能就中招。细菌在小肠里繁殖,释放毒素,刺激肠道疯狂分泌液体。于是,排出来的不是成形的大便,是水.大量的水。医学上叫“大量水样腹泻”,听着挺文雅,实际就是不停地泻。

    有些人一开始只是轻微腹痛,以为吃坏东西。结果越拉越多,颜色也变了。从黄色变成无色透明,再到像淘米水一样的乳白色。典型的“米泔水样便”——这个词医生爱用,老百姓听不懂,但见过的人忘不掉。

    没有发热。这点怪。一般拉肚子会发烧,身体在抵抗。可霍乱不烧。病人冷,虚弱,但体温正常甚至偏低。这让家属更容易误判:以为没事,休息一下就好。拖一拖,人就休克了。

    治疗的关键是补液。不是打抗生素就行。先得把丢掉的水和盐补回来.口服补液盐最有效,便宜,简单,能救命。静脉输液更快,适合重度脱水。可惜有些地方缺药,缺设备,等送到医院,人已经不行了。

    曾经有村子集体发病。一家接一家,厕所堵了,外面挖坑接着用。孩子哭,大人没力气哄。村医拿着体温计,量一个,摇头一个。他知道这不是普通肠胃炎。可他也没办法,只能让家属赶紧往县里送。

    也有误诊的。当成急性胃肠炎,给开点止泻药。结果越止越糟。霍乱不是靠“止”能解决的,它是身体在排毒,强行止住,毒素留在体内,反而更危险。正确的做法是让它排,拼命补。

    恢复期也不轻松。拉停了,人瘦一圈,走路打飘。胃口差,吃不下油荤。得慢慢调养。有些人后怕,再也不敢喝生水,连自来水都煮三遍才敢喝。

    这种病现在少了。城市里基本见不到。可一旦卫生条件垮了——比如洪灾 地震、战乱——它就会冒头。水系统一崩,污水混进饮用水,几天之内就能传开。

    粪便的性状,其实是诊断的重要线索。医生一听是“米汤样大便”,加上剧烈呕吐 快速脱水,心里就有数了。实验室还能查粪便里的弧菌,但很多时候,等不及化验,就得立刻处理。

    农村老人讲经验:谁家要是突然多人拉稀,而且啊拉出来是清水,就要警惕。别聚餐,别共用水缸,衣服分开洗,厕所要消毒。这些土办法,其实暗合科学道理。

    霍乱不挑人。穷人富人都能得。区别在于,条件好的能及时就医,条件差的可能扛不过去。一场腹泻,能让人在一天内从健康到濒死.快得吓人。

    粪便本身没味吗?有人说没味,有人说有点腥!其实早期可能有点臭,后期全是水,气味就淡了。不像痢疾那样恶臭,也不带血丝。它的恐怖不在气味,而在量,在速度,在那种无法控制的流失感。

    你站在厕所里,看着马桶里一片浑浊,腿已经开始抖。你知道,再这样下去,撑不过明天。这时候,最盼的是有人递来一杯糖盐水,哪怕只有一袋粉末,兑上开水,也能续命。

    它提醒人,最基础的东西才最重要。水,干净的水,比药还关键。一个杯子,烧开五分钟,能挡住多少灾难。

    话说回来,现在很多人没见过真正的霍乱。新闻里提一句,也就过去了。可只要还有地方喝不上安全水,这个阴影就还在。

    有次听说边境小镇暴发疫情。那边山高路远,车开不进去。防疫队背着药箱徒步进村。带的最多的就是口服补液盐,一袋袋分发。村民蹲在门口,默默接过,当场冲服。没人说话,但眼神里有光。

    后来疫情控制住了。没人死......靠的不是什么高科技,就是及时补液,隔离病患,消毒水源。老办法,管用!

    粪便的样子,终究只是表象。背后是环境,是卫生习惯,是人对生存底线的守护......拉出来的水,照见的是生活的脆弱。

    写到这里,笔有点顿.有些事,说得再多,不如亲眼见一次。可谁又真想见呢?

    读完上面的文章“霍乱具有特征性粪便性状”,希望你能记住:天冷了,记得加衣服,别感冒。晚上早点睡觉,第2天才有精神。健康小贴士:多和朋友聊聊天,心情好了,身体也会更棒。

    2025-10-23 12:3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