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一碰就疼,喝水像吞刀片。咽炎又犯了,这次来得特别急,前天晚上还只是干痒,第2天早上醒来,说话声音都哑了。照镜子一看,咽部红得发亮,扁桃体肿得几乎快合不拢。这种时候,药得赶紧上。
磷霉素钠,这名字听起来有点陌生。不像阿莫西林、头孢那么常听见。但它确实有人用,尤其是在对青霉素过敏 或者常规抗生素效果不好的情况下。医生开了这个,说它抗菌谱广,对付一些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都行......打点滴,一天一次,一千五百毫克,溶在盐水里慢慢滴.
第1针下去,没觉得啥.第2天开始,喉咙的灼热感好像退了一点。能咽下温水了,不再像之前那样每喝一口都皱眉头。但手臂打针的地方有点发红,护士说是静脉刺激,不算大问题!换了条胳膊继续打.
药效这东西,说不准。有时候你觉得好了,其实是身体自己扛过去的......也可能是药起了作用,但你不知道具体哪一环在起效。反正就是,某天早上醒来,突然发现说话不撕裂了,吞咽也不再是酷刑。像是风暴过去,留下点残渣,但已经能喘气了......
磷霉素钠不是一线药。一般不会第1个上.医院里通常先试青霉素类或头孢,不行再换别的。但它有个特点,结构特殊,不容易和其他抗生素交叉耐药。有些人反复感染,用过太多抗生素,细菌都“练出来了”,这时候换磷霉素,反而可能压得住。
不过副作用也不能忽视。肠胃反应有,恶心、想吐,打了两天后我中午饭就没吃下去。还有人说头晕,我没明显感觉,但那几天精神确实差,分不清是病本身还是药的影响。肝肾功能也得盯着,虽然医生抽了血化验,说指标还在正常范围,可心里总有点打鼓。
最麻烦的是,急性咽炎到底是不是细菌引起的?很多人其实是病毒闹的。病毒性咽炎用抗生素,等于白打,还可能伤身。但临床上很难当场判断,症状太像了。高烧、咽痛 扁桃体脓点,看着就像细菌感染。医生凭经验开药,也算常见做法。
我那次血常规白细胞偏高,C反应蛋白也升了,支持细菌感染的说法。用磷霉素钠,不算乱来.但心里还是嘀咕:要是病毒呢?是不是白白受这一针针的罪?
打完五天疗程,喉咙基本恢复正常!红肿消了大半,说话也利索了。停药后没立刻反弹,算稳定下来。后来想想,整个过程其实挺模糊的。哪一天真正开始好转?说不清.药的作用占多少?身体自愈又占多少?没人能画条线。
还有个事儿,磷霉素钠在国内用得不算多。很多药店买不到,医院也不是每个科室都备。得住院或者输液中心才能用。普通感冒发烧,根本轮不到它出场。只有在复杂情况 耐药风险高的时候,才会被拿出来。
用法上也有讲究。静脉给药,口服吸收差。这意味着不能在家自己吃,得跑医院。对上班族来说,挺折腾。每天请假两小时,就为了挂个水。天气冷的时候,手臂露在外面冰凉,针口还隐隐作痛。
恢复期饮食也得小心。辣的 烫的 油炸的全得避开。清汤面、稀饭 蒸蛋,吃了一个星期。嘴里淡出鸟来,但不敢乱碰重口味。怕一刺激,炎症卷土重来。
话说回来,咽炎反复发作的人,多半平时不注意。熬夜、抽烟、说话过多 空气干燥……这些都在悄悄埋雷。药能救急,治不了根.好比房子漏水,补了洞,但屋顶老化的问题没解决,迟早还得漏。
身边有人一年发三四次,每次都打抗生素。时间长了,身体对药物反应越来越弱。这次有效,下次可能就得换更强的。恶性循环。医生总说:预防比治疗重要。道理都懂,做起来难。
磷霉素钠算是个“备胎”角色。不出事想不到它,真遇到棘手情况,它又能顶一阵。不是神药,也没宣传,就在那里,静静等着被需要。用的人不多,了解的人更少。但它确实在某些时刻,让人少受点罪.
喉咙好了以后,我有段时间特别注意保暖。出门戴口罩,不是因为疫情,是怕冷风直吹咽喉。喝水勤了,不再等到口渴才喝。说话也学会收着点,不开玩笑连吼带叫。这些小事,以前从不在乎。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药只是帮一把,真正的修复,靠的是时间和身体自己的节奏。打针那几天,看着药水一滴滴落进血管,总觉得它在冲刷什么。也许冲走的是细菌,也许只是我的焦虑.
现在回想,那次急性咽炎,更像是个提醒。身体在喊停,别再透支了。药的名字叫什么,剂量多少,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听懂它背后的信号。
最后,祝大家都健健康康的。关于“急性咽炎磷霉素钠”的内容就说到这里啦。愿你每天胃口好,吃饭不挑食,营养搭配好,身体更有劲儿,做事也不累。健康小提示:健康要靠自己,别等出问题才开始重视哦。
2025-10-22 08: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