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宝宝急性咽炎拉肚子

    宝宝突然发烧,嗓子红得像要滴血。夜里哭得厉害,一咽东西就皱眉头,小手一直摸脖子......家里老人说,这是“上火”,可哪有这么猛的“火”?第2天开始拉肚子,稀水样,一天五六次。尿布换得勤,屁股都红了。

    喂奶的时候他扭头,不肯吃。平时**的米粉推得满桌都是。妈妈急得团团转,翻出退烧药,量了体温——38.5℃。喂下去,三小时后又升上来。反反复复,像打游击......

    去社区诊所看了,医生拿压舌板一碰喉咙,宝宝“哇”地大哭。扁桃体肿着,咽部充血明显.说是急性咽炎。开了点消炎药,还有止泻的颗粒。叮嘱:多喝水,别吃油腻的。

    可这孩子就是不喝。给温水,抿一口就吐出来。奶粉也不肯喝,母乳倒是吸几口,但一咽就哼唧.拉肚子更凶了,便便带点黏液,黄绿色,一股酸臭味。家里弥漫着一股说不清的味道,大人闻着都难受。

    奶奶煮了米汤,滤了渣,一点点喂。居然喝了两小勺。大家松口气。结果不到半小时,全吐了。喷得墙上都有.爸爸赶紧擦,妈妈抱着孩子拍背。宝宝眼神有点蔫,不像前两天那么爱笑。

    第3天,低烧没退尽,但精神稍好。能坐起来玩一会儿积木。拉肚子次数少了,但还是不成形。医生说可能是病毒感染,咽炎和腹泻一块儿来,挺常见。不是每个都要用抗生素。

    药吃了三天,症状慢慢缓。喉咙不那么红了,吃饭也愿意张嘴.米糊加了点胡萝卜泥,吃得还挺香。拉的次数减到两次,颜色也接近正常。尿量多了,眼窝不陷,算是稳住了......

    但这过程真折腾人。白天黑夜颠倒,谁都不敢睡实.宝宝一哼,大人立刻醒。夜里抱在怀里踱步,轻轻拍,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歌。有时候他自己抓耳朵,妈妈吓一跳,怕是中耳炎。后来发现只是痒,挠两下就不碰了!

    饮食上小心再小心......停了所有新添加的辅食。** 鱼肉全收走.只吃米糊 苹果泥 烤馒头片。酸奶不敢给,怕刺激肠胃。水果蒸过才敢喂。水杯里一直是温水,放凉了也不行,怕肚子受凉。

    屋里空调不敢开太低,怕风口对着吹。毯子盖着,但又怕捂出汗。穿衣服成了难题:穿多热,穿少冷。最后折中,薄棉衫加小肚围。睡觉时脚底还套双袜子.

    最揪心的是那两天不吃不喝。体重掉了快半斤。护士说,脱水危险,得注意观察.看嘴唇干不干,捏皮肤回弹快不快。还好没到输液那一步,靠米汤 口服补液盐撑过来了.

    其实很多家长都遇到过类似情况。小孩免疫系统不成熟,病毒一来,哪儿都遭殃。咽炎引发吞咽痛,自然拒食;肠道受波及,就拉肚子。两个问题叠加,看着特别吓人。

    但也不是每次都得往医院跑。轻症可以在家护理。关键是观察:烧退了没?尿多了没?精神好不好?如果孩子还能玩,能笑,哪怕拉一两次,问题不大。要是整天昏昏沉沉,眼窝深陷,哭没眼泪,就得赶紧去医院。

    用药方面,别自己乱上抗生素。病毒性的,用了也没用,反而伤肠道菌群。消炎药 退烧药按医嘱来,别嫌麻烦.剂量要看体重,不能凭感觉。

    还有个细节容易忽略:餐具消毒.宝宝的碗 勺 奶瓶,每天煮一遍。大人喂饭前洗手,别嘴对嘴尝温度。有些家庭习惯不好,喜欢嚼碎了喂,最容易传病菌。

    恢复期也不能大意。肠胃刚缓过来,一吃荤腥立马复发。鸡肉粥试了一次,当天晚上又拉了。只好退回白粥阶段。慢慢加量,循序渐进。

    大概一周后,宝宝终于活蹦乱跳了。追着猫跑,还会自己扒拉垃圾桶.全家如释重负。妈妈瘦了一圈,爸爸胡子拉碴,奶奶腰疼的老毛病又犯了。

    这场病像一阵暴风雨,来得猛,走得慢.留下的不只是疲惫,还有经验。下次再发烧,知道先看喉咙;拉肚子,先调饮食再想药。不再慌得团团转。

    其实孩子生病,也是成长的一部分。每一次对抗,免疫力就练一次。当然,谁也不希望常生这种病。但来了,就踏踏实实扛过去。

    家里现在常备体温计 退烧药 补液盐。抽屉里整整齐齐码着。以前觉得用不上,现在明白,有备无患......

    宝宝趴在窗台上看外面的小狗,口水哒哒往下掉。阳光照在他后脑勺的软发上,金灿灿的。昨天的事,他大概已经忘了。可大人记得清楚——那种揪心,那种无助,那种守到天亮的坚持。

    病好了,日子继续。楼下有人叫卖糖葫芦,声音拖得老长.宝宝听见了,扭头找,嘴里发出“啊啊”的声音。妈妈笑了,抱起他:“等你再长大点,带你去吃,不蘸辣椒的那种。”

    内容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祝你身体好,心情好,日子过得踏实安稳.少熬夜,早点睡.精神养足了,干活才有劲儿。健康小提示:每天抽点时间坐一会儿,静下心来,对自己好一点.

    2025-10-21 08: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