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四肢骨折健康教育

      治疗骨折的基本措施是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一、 复位:骨折后复位越早效果越好,如延迟数小时后患肢开始肿胀,复位就困难。如果局部或全身情况不允许复位时,可临时给予牵引或石膏功能位制动。

      二、 固定:复位后的固定,可以维持骨折复位,利于愈合,减轻疼痛,其方法有二种:

      1. 外固定:骨折复位后可用石膏、夹板、外固定支架。对患肢进行固定。

      2. 内固定:凡骨折行切开复位者,可根据肢体骨折情况使用内固定器械。

      三、 功能锻炼:正确的功能锻炼不仅能有助于关节和肌肉功能的恢复,也可促进骨折愈合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功能锻炼的内容、强度应根据骨折愈合及肌肉力量恢复的程度循序渐进的进行。早期骨折(2周内)行肌肉收缩和放松锻炼,中期(3—6周内),可行一定幅度的关节活动,后期可行自主活动。

      2. 必须加强“重点关节”的功能锻炼,也不能忽视相邻关节,如肱骨髁骨折,在活动肘关节的同时,也不放松肩关节、腕及手部各关节的活动。

      3. 功能锻炼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练习为辅,这样才可防止肌肉孪缩,恢复肌肉张力,增加关节的活动度,但禁止强力被动关节活动。

      4. 功能锻炼时注意避免不利于骨折的活动,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锻炼时注意保持功能位:

      1. 上肢肘关节保持屈曲90度。

      2. 下肢外展、外旋30度

      3. 膝关节屈曲5度。

      4. 四、主动配合医疗方案是使骨折早期愈合的关键,如行牵引时,保持牵引力与反牵引力,患肢保持外展30度,中立位。注意保暖,石膏固定时注意勿压迫或折断。

      5. 鼓励病人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加身体抵抗力保证创面的修复。

      6. 卧床期间多饮水,2000毫升/天,注意多翻身,保持皮肤清洁,经常拍背活动,以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和褥疮、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7. 病人保持乐观情绪,消除担忧和消沉心理。

    2012-12-26 19:2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