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外伤均属急诊,病人就诊时需详细叙述创伤病史。
二、消除恐惧心理,努力配合医师对手的各种(神经、肌肉、血管、骨骼)系统功能的检查和X线照片等辅助检查以尽快确定治疗方案。
三、如果开放性手外伤需在无菌技术下在伤后6—8小时内给予清创(天气凉爽可延至12小时内)以清除创口内存在的异物和已遭破坏丧失活力的组织,减少感染率。
四、如有皮肤缺损,创面外露时,常可导致感染、畸形愈合及功能障碍。因此,在经过细致的清创、止血后,应用游离植皮或皮瓣将其覆盖,以消除创面,预防感染,减轻水肿及肉芽形成过程。早期功能锻练,可预防晚期疤痕和挛缩,最大限度的保持手的功能,减轻伤残。
五、手外伤后骨折,多伴有肌腱及神经损伤,清创后先固定骨折,可以起到恢复骨骼正常解剖关系及其支架作用。
六、手部血管伤,手部血液循环很丰富,除去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断手、断掌及严重挤压伤、碾挫伤外,一般不会发生手坏死。当手外伤急救时用大量的松软敷料加压包扎、止血、抬高患肢,如有手外伤血管损伤经手术修复后,出现肿胀较剧,表明静脉回流不畅,须密切观察。一周后,肿胀可逐渐消退。如持续肿胀,手部循环不能改善,立即告知医生,处理及时。手外伤术后常用敷料包扎或石膏托固定,根据动脉供血及静脉回流情况(观察患肢末梢温度、颜色、毛细血管返流时间、肿胀等)适当抬高患肢或平放,一般应将患肢置于高于心脏平面。保持室内温度在25—30度,并用烤灯持续照射,以保持局部温度。室内严禁吸烟。
七、手外伤中有肌腱损伤时,应尽早修复肌腱,如条件允许缝合肌腱时应在手术当天或第二天即可在弹性牵引帮助下做伸屈肌腱活动,预防粘连,如无弹性牵引,可在手术三天后在医生指导下被动活动1—2次/日,三周后病人可自由活动,6周后加强活动。
八、手外伤神经损伤,神经修复越早恢复越好,一定要在无张力条件下缝合,张力下缝合神经,可造成神经缺血,神经内疤痕增生,如缺损较多,一般应在伤后1—2个月内尽早行神经移植。
九、手的姿势与功能:正常情况下,手的功能有二种:
1. 休息位:即人在睡眠或全身麻醉时,手呈一种很自然的半握拳状态。
2. 功能位;即手握茶杯的姿势,也就是手能发挥的最大功能位。
十、手外伤术后,应尽早在医生指导下早期进行手指的功能锻炼,如织毛衣、提物、握拳、写字等,另外也可利用理疗、功能带和功能器具加强伤手的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手的功能。
十一、手外伤后的修复除及时治疗外还需增加足够的营养物质,鼓励病人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加身体抵抗力保证创面的修复。
2012-12-26 19: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