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白血病反应是某些因素刺激机体的造血组织引起的一种类似白血病的血液学改变,表现为外周白细胞计数增多和(或)出现幼稚细胞。
引起类白血病反应的病因很多,以感染和恶性肿瘤最多见。其次还有急性中毒、外伤、休克、急性溶血或出血、大面积烧伤、过敏及电离辐射、妊娠、脾切除、应用各种造血生长因子等。
发病机制
各种病菌、微生物或内毒素进入机体,激活巨噬细胞和T细胞,导致各种造血生长因子和淋巴因子释放,刺激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释放。
临床分型及表现
1、中性粒细胞型LR:多见于严重细菌感染、播散性结核、淋巴瘤、实体肿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类风湿、重金属和药物中毒,妊娠中晚期,幼稚细胞比例一般较低。骨髓象除显示粒细胞系增生明显,伴核左移及中毒性改变外,其他各系细胞多无明显异常。
2、嗜酸性粒细胞型:常见于寄生虫病、变态反应性疾病、药物过敏等。
3、淋巴细胞型LR:多见于婴幼儿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疱疹性皮炎、剥脱性皮炎、粟粒性结核、肝炎、输血后综合征等。
4、单核细胞型LR:常见于结核、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纵膈肿瘤、痢疾、溶血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脾切除术后。
5、红白血病型LR:最常见于溶血性贫血。
6、浆细胞型LR:很少见,可见于结核,败血病。
2012-12-26 09:5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