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吸入性损伤诊治注意五环节

      吸入性损伤仍然是烧伤重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因此,吸入性损伤治疗依然是成功救治烧伤病人的重要环节。

      ●现场急救 应迅速将伤员撤离现场,移至空气清新的环境。对疑有吸入CO等有毒气体中毒者,应立即将病人移至通风处进行现场急救。及时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条件许可时,可给予意识清醒者鼻导管吸氧,意识丧失者应立即给予经口或鼻插管用高浓度氧辅助通气,改善组织的氧供。

      ●建立人工气道 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在于早期解除呼吸道梗阻。轻度吸入性损伤是以上呼吸道损伤为主,为预防喉部水肿而窒息,早期多采用适当体位,以减轻面部及咽喉部水肿。对于咽部肿胀较重、进行性声嘶加重、吸气时出现鸡鸣声及呼吸困难者,应立即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通畅的气道。梗阻严重时,应该行紧急环甲膜穿刺术或环甲膜切开术。

      ●气道管理和辅助呼吸 良好的气道管理对于吸入性损伤的治疗十分重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其包括气道湿化、加强排痰、气道灌洗等有效清理气道,减轻感染,有助气道损伤的修复。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常较早出现进行性低氧血症、肺水肿或支气管肺炎,迅速并发呼吸功能衰竭。及早采用呼吸机行机械通气可解除患者呼吸功能衰竭,降低呼吸做功和代谢率。

      ●纤维支气管镜的使用 近年来,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诊断和治疗吸入性损伤为人们所重视。纤维支气管镜可直接观察咽喉、声带、气管支气管以及段叶支气管开口处的气道黏膜损伤情况,从而使诊断阳性率比以往有所提高。纤维支气管镜对吸入性损伤的治疗意义比诊断意义更大,在气道灌洗、清除脱落黏膜等方面能发挥出其有效的作用。对持续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的病人,检查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不超过30秒,必要时间隙给氧片刻再插。插管时间过长,将加重组织缺氧,甚至引起严重心律不齐或心跳骤停,应予警惕。

      ●全身治疗 包括抗休克复苏、改善微循环、抗感染、加强营养及各脏器功能支持治疗等,同时积极治疗体表烧伤或其他合并伤。 

    2012-12-19 10: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