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老人高科技恐惧症的案例

      时下,高科技产品越来越多,不少老年人却敬而远之。如何消除老年人的高科技“恐惧症”?

      镜头一 取款机让老人犯难

      昨天,记者走访市区几家银行发现,来办理储蓄业务的老年人不少,但大都走到大厅。一下午,记者只发现一位老人到自动取款机上取钱。

      老人在自动取款机前站了好长时间,却没有取钱。一了解才知道,她是第一次使用。“以前都是用存折存钱、取钱,上个月儿子帮我办了一张卡,每个月的生活费都存在上面,今天过来取1000块钱。工作人员让我来取款机上取,可我不会用。”

      征得老人同意后,记者帮助老人在取款机上取了1000元现金。老人高兴地说:“原来在这上面取钱这么方便,以前总觉得把钱交给机器不放心,所以每次存钱在大厅内当面交给营业员。以后可以自己取钱了。”

      镜头二 自动洗衣机不进水?

      家住高邮农村的赵阿姨最近搬到儿子家生活,生活中也发生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事。

      “以前在家都是用手洗,洗衣机很少用,全自动洗衣机更是没见过。”赵阿姨说,“儿子手把手教我使用全自动洗衣机,我用本子记了下来。把衣服放到洗衣机里,程序都按照儿子说的调好,按下开关后,衣服倒是在滚筒里转,就是不进水。”赵阿姨关闭电源,再重新打开,反复启动了几遍,还是不进水。儿子回来后,发现是水龙头没有打开。

      分析老年人为何常遇尴尬

      手机不会用,就用座机打电话;银行卡不会用,钱就不存了……记者发现,有些老年人对于高科技产品存在不敢碰、不敢用、怕弄坏的恐惧心理。

      不少老年人反映,许多高科技产品不是针对他们开发的,有的程序很复杂,说明书却过于简洁;手机、家用电器等按钮越来越多,让人完全记不住如何使用;还有一些数码产品,显示屏幕小、信息字符小、

      按键密集、声音小、灵敏度高,且许多功能对老年人来说完全没有用。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贾顺梅分析认为,目前绝大多数生产商只瞄准年轻人,没有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和特殊情况,所以产品大都程序繁琐,老年人不易学习使用。

      子女、商家请多帮帮

      不过,不少老年人是希望拥有高科技产品的。怎样才能让高科技产品引起老年人的兴趣呢?

      贾顺梅建议,不妨让老年人对高科技产品多操作几次,直到可以独立完成为止。这样一来,记忆加深之后,老年人对高科技产品就不会敬而远之了。子女平时应主动教老年人用一些日常的高科技产品,或者在产品上做一些简单的标注,也可以根据老年人的喜好,为其配备适当的高科技产品。

      多位市民也表示,简单实用才是消费者购物时首先考虑的。商家在重视科技运用、追求新潮的同时,应针对老年人的特殊情况,设计出适合他们使用的产品,做到程序尽量简单化、易操作。同时,提供免费为老年人培训及加强售后等服务。 

    2012-12-18 13: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