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介绍病例儿童自闭症治疗个体化

      姓名:李明袁(化名)

      性别:男

      年龄:6岁

      出生地:天津滨海区

      病例导读:李明袁7岁了,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不敢注视别人的眼睛,不喜欢与别人一起玩。在幼儿园里不听话,家人很着急,怎样才能让孩子改变症状呢?

      病例儿童自闭症治疗个体化

      【病例】

      胆小多动 注意力难集中

      天津滨海区,李明袁6岁了,多动,胆小,注意力不集中,不敢注视别人的眼睛,不喜欢与别人一起玩;语言声调平直,喜欢重复广告语句,人称代词不能分清,颜色认知不清。每次进入门诊,就仰脸向上,瞧着天花板、灯管、风扇一边笑一边自语,别人叫他,没有反应。

      医生诊断为“儿童自闭症”。

      【医生解析】

      一、儿童孤独症的病因有哪些?

      儿童孤独症的病因尚无定论,与遗传因素、器质性因素以及环境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患儿的同胞发生本病的同病率较其他人为高,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较高,41%患儿为长y染色体。他们的父亲和兄北也发现有长y染色体,从而提示与遗传因素有关。

      (2)器质性因素:如脑损伤、母孕期风疹感染,生下后患过脑膜炎、脑炎等。近年来,研究发现本症患儿脑室左颞角扩大较多见,提示颞叶内侧结构的病变。

      (3)环境因素:有人认为早年生活环境中缺乏丰富和适当的刺激,没有教以社会行为,是发病的重要因素。长期处在单调环境中的儿童,会用重复动作来进行自我刺激,对外界环境就不发生兴趣。

      本症患儿的父母大多是专业技术人员,受过高等教育,比较聪明,但做事刻板,并有强迫倾向,对孩子冷淡和固执,家庭缺乏温暖。

      本症预后大多不良,往往残留行为障碍,以致适应困难,不能独立生活,仅少数人年长后,能适应社会生活。预后与智力水平有关,智力障碍严重者预后差。

      二、儿童孤独症应该如何治疗?

      (一)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无法改变孤独症的病程,但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控制某些症状。使用的药物有抗精神病药、中枢神经兴奋剂、抗组织胺类药、杭抑郁制剂、理盐和维生素等,疗效均无定论。

      (二)行为治疗治疗重点应放在促进孤独症儿童的社会化和语言发育上,尽量减少那些干扰儿童功能和与学习不协调的病态行为,如刻板、自伤、侵犯性行为。行为治疗的原则。第一,治疗方案应个别化。第二,帮助儿童尽量能把在医院及学校习得的技巧,移植到家里或其他场合。第三,治疗的另一目的是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发育,故不宜长期住院。

      (三)教育治疗教育的目标重点应该是教会他们有用的社会技能,如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与人交往的方式和技巧;与周围环境协调配合及行为规范,公共设施的利用的等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教育训练要特别注意个别化。教育训练开始的年龄越小越好,获得后越容易固定下来。教育训练中要特别注意父母所起的作用。教育训练还应做到坚持和长期性,教师和父母要懂得不能期望在短期的训练中改变儿童的行为或一定能学会一项技能。

      心理学认为,通过刺激体表穴位,让孩子感到接触舒适,产主肌肤之情,这样孩子容易产主安全感,施术者容易与孩子建立融洽关系,有利于促进孩子的社会交往。 

    2012-12-13 17:3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