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毒得很,晒得人发晕。树影子底下都烫脚。有人站着站着,突然腿一软,歪倒了。这时候别愣着,赶紧扶住他,别摔着头。
中暑不是小事,轻的头晕恶心,重的能昏过去,体温飙到四十度上面,脑子都烧坏了。急救第1步,搬!往阴凉地方挪,空调房好,没有就树荫下、屋檐下也行。衣服解开,散热要紧。要是人还清醒,给点水喝,温的,别冰的,太冷刺激肠胃。盐汽水也行,补点电解质。
风扇对着吹,但别正对着脸猛吹。拿湿毛巾搭在脖子上 腋下 大腿根——这些地方血管靠近皮肤,降温快。冰袋也可以,包块布再敷,别直接贴皮肤,冻伤了更麻烦。
药呢?没特治中暑的神药。西药里,藿香正气水常被拿来用,味道冲,喝完嗓子辣,有些人喝了还头晕。注意——酒精过敏的千万别碰,它含酒精。有人图快,想打退烧针,比如安乃近 氨基比林,这些药对中暑高热效果不大,反而可能伤肝伤血,不推荐乱用。
如果人已经迷糊了,说胡话,或者抽搐,别灌药。灌进去呛到肺里,肺炎就来了。赶紧送医院。路上尽量降温,车窗开条缝,别全关死.
中药方面,十滴水有时候用,但味道怪,小孩受不了。仁丹 避瘟散这些老药丸,含着清凉,缓解轻症还行,真热射病了,靠它们顶不住。清开灵、安宫牛黄丸听着名字厉害,民间传得神,实际用起来得看证型,寒热不分瞎用,可能适得其反。尤其是安宫牛黄丸,价格贵,不是所有昏迷都适用,搞错了反添乱.
补水是关键。生理盐水静脉输液,医院里最常用。自己在家可不能随便扎针。口服补液盐兑水喝,比白开水强,钠钾氯都补上了......超市卖的运动饮料,糖太多,不理想,应急凑合一下还行......
老人、孩子、胖的人、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更容易中暑。天热还在工地干活的,穿防护服的,风险更高。预防比救更重要。避开中午出门,戴帽子,穿浅色宽松衣。喝水别等渴了再喝,定时抿几口。
曾经见过一个案例,工地大叔中午扛活,出了一身汗,坐地上歇会儿,突然吐了,接着倒地。工友慌了,给他灌藿香正气水,一口没咽下去,呛进气管,脸色发青。幸亏救护车来得及时,不然命就没了。——人不清醒,别喂任何东西。
还有人迷信“刮痧”,拿瓷勺使劲刮脊背,刮出大片紫红印。说是“排毒”,其实那是皮下出血。轻症或许心理安慰有点用,真高热了,耽误降温时间,不划算。
医院处理中暑,核心是快速降温和支持治疗。冰毯 冰帽、静脉输冷液,甚至血液降温都有可能。药物只是辅助,比如镇静剂控制抽搐,升压药维持血压。抗生素?除非并发感染,不然不用。激素类药如地塞米松,有些医生会用,争议大,不是常规操作.
恢复期也得小心。体温降下来了,不代表没事了。肝肾功能可能受损,过几天才出问题!出院后几天还得观察,别马上去晒太阳。
饮食清淡点,粥 面条 蒸蛋,别吃油腻的。西瓜能吃,但别冰镇拿出来直接啃,肚子受不了。绿豆汤煮得烂些,加点盐,比加糖好!
以前农村有土办法,把人埋进井边湿泥里,只露个头!听上去吓人,其实原理是对的——利用低温潮湿环境导热。但现在不提倡,卫生条件差,容易感染,也不方便监测病情.
城市里,地铁站、商场、图书馆都是高温天的好去处。看见流浪汉瘫在路边,别以为他在睡觉,可能是中暑了。喊两声没反应,摸摸皮肤干不干、烫不烫,赶紧找保安或路人帮忙叫救护车。
最后提醒一句:防晒霜涂了,不代表不会中暑.遮阳伞撑了,紫外线挡住了,热量还是能穿透。感觉不对劲——心慌、头疼 恶心——立刻停下,找个凉快地方待着。别硬撑,没人因为你坚持工作而给你颁勋章,命是你自己的。
药箱里备点藿香正气水可以,但别当全能药!家里有老人独居的,高温天多打个电话,问问情况。有时候他们怕麻烦子女,不舒服也不说.
热浪一阵接一阵,一年比一年猛。身体发出的信号,得学会听......出汗是好事,说明还能散热;不出汗了,皮肤干烫,危险信号拉响。别等到昏过去才后悔。
说了这么多,核心就两条:快降温,早送医。药是辅助,别指望一瓶水、一粒丸就能救命。该送医院时,别犹豫。
上面说的就是“中暑医疗急救用药”的全部内容.希望你能每天都保持好心情,不着急、不烦躁。心情好了,身体也会更轻松。(健康小贴士:记得少吃咸菜和腌制食品,这样对血压更有好处哦。)
2025-10-16 17: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