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传染病霍乱上报时间

    得报。报。什么时候报?越快越好。国家规定,发现一个疑似,两小时内就得往上递消息.不是三天后,不是明天早上,是两小时。电话打出去,表格填好,系统录入,一条线拉上去,从村卫生室到县疾控,再到省里,链条不能断。断了,人命就悬着.

    可有时候,哪有那么容易.乡下地方,医生少,设备旧......病人拉肚子,一天十几趟,脱水厉害,眼窝都塌了。医生心里咯噔一下,脑子里闪过几个词:霍乱弧菌 米泔水样便 快速传播。但嘴上不说,先采样。采完往县里送。路远,车慢,下雨天泥巴糊住轮胎,走不动。等样本到实验室,黄花菜都凉了。这时候,时间早过了两小时。制度写在纸上,现实踩在泥里。

    也有干脆瞒的。镇上小诊所,老板怕担责,怕关门,怕影响生意。来个外地人,吐得厉害,拉得腿软,查出来是霍乱,他不说。悄悄治,打抗生素,补液,人好了就当没发生。可病毒没那么听话。治好了一个人,周围五六家孩子开始发烧 腹泻。等疾控的人闻风赶来,已经传开三波了.

    上报这事,卡在中间层最难受。村医知道要报,可上面没人接话。打电话,占线。发信息,不回.系统卡住,登录不上。等好不容易通了,填表又出问题——编号不对,选项缺失,上传失败。反复折腾半小时,火气上来,心想:算了,反正人也稳住了,明天再说吧。这一“明天”,就是延误。

    城市稍微好点。大医院有直报系统,电脑一点,数据自动上传。但也不是铁板一块。实习生值班,没见过真霍乱,当成普通肠胃炎处理。主任没来,不敢签字确认。拖到第2天早会,才想起来补报。差几个小时,不算严重违规,可万一这期间病人坐公交回家,一路传播,后果谁算?

    还有种情况,更麻烦。流动人口。工地上的工人,突然病倒,送诊时用的是假身份证,住址填的临时工棚。医院报了,疾控追人,发现地址对不上,联系不到家属。人出院后去了哪儿?不知道......密切接触者多少?摸不清。这种漏网之鱼,最危险。

    其实,报不报,不只是技术问题,是信任问题。基层怕问责,怕通报批评,怕丢饭碗。上面催得紧,下面躲得快。一听说要检查台账,赶紧补记录,涂改日期,伪造签名。看起来全按时上报了,实际上漏洞百出。纸面合规,现实失控!

    但真出了大事,谁都兜不住。十年前某地暴发,起因就是一个病例没及时报。七天内三百多人感染,死了两个.事后追责,层层处罚,可人已经没了。那时候才想起,两小时不是死规定,是救命的黄金期。

    现在制度严了。卫健委时不时抽查,系统带定位 时间戳,想改都难。有的地方还搞演练,模拟霍乱疫情,看谁报得快。医院被拉进群,半夜发通知:“现有一例疑似,请于30分钟内反馈。”手机嗡嗡响,值班医生爬起来敲键盘,手心出汗。

    可再怎么演,不如真事来得复杂。老人不懂报,孩子不会说,农民工嫌麻烦......有人打了针就好转,转身就走,病历都没留全。你让他配合流调?摇头,摆手,听不懂普通话.语言不通,文化差异,防得住病,防不住人心.

    最揪心的是边境地区。那边村子连着外边的寨子,亲戚串门跟走街串巷一样平常。这边刚发现一例,那边人家已经在办婚宴了。猪肉炖着,米酒喝着,几十口人围一桌。等消息传过去,早就晚了。跨境传播,防不胜防。

    上报时间写的是两小时,实际能压到多久,看天,看人,看运气。设备好的地方,流程顺,几分钟就能推上去.偏远地带,光找信号都要绕山跑。有医生苦笑:“我这边刚采完样,外面停电了,冰箱一停,样本废了。你还让我按时报?”

    但也有人拼了命在守这条线。山区村医,骑摩托送样本,摔沟里爬起来继续走。护士加班录数据,孩子发烧在家等着,她还在核对编号。他们知道,迟一秒,风险涨十分。霍乱不是闹着玩的,来得快,走得急,控制不住就是一场灾。

    制度再密,终究靠人撑着。表格可以补,系统可以修,唯独时间,一去不回头.两小时,听起来短,执行起来千头万绪。可只要有一个环节松了,整张网就破了。

    别问“为什么非要两小时”。问问那个倒在路边的农民,问问急诊室里抽搐的孩子。他们等不了三天,等不了明天。等不起。

    每天动一动,哪怕散个步也好!血液循环好了,身体才不会僵硬。健康小提示:少吃咸菜和腌制食品,对控制血压更有好处。

    2025-10-16 11:3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