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用于中暑的草药

    太阳毒辣得能把柏油路烤出泡来。人走在外面,像被塞进蒸笼,汗刚冒出来就干了。头晕,恶心,胸口发闷——中暑了.老一辈常说:“这哪是病,是热气钻进骨头缝里了.”他们不急着去医院,先翻墙角那个旧陶罐,抓一把草药,丢进锅里煮。

    薄荷叶子揉一揉,搓出点凉气,贴在额头上。小时候奶奶就这么干。她说,薄荷不是药,是“醒神的哨兵”。闻一口,脑子突然就松了。可不能多用,胃弱的人喝了会打颤。煮水时放两片就够了,像撒盐一样轻轻一点。

    还有藿香。田埂边长着一大片,绿茎带紫,叶子毛茸茸的。采回来晒半干,塞进布袋挂屋檐下。谁家孩子吐得厉害,抓一小把,和生姜一起熬。味道冲,但喝完肚子里那股乱撞的热气就慢慢退了。有人嫌麻烦,直接买成药丸子,黑乎乎的小粒,含在舌下化掉。效果慢些,但胜在方便。

    金银花也管用。夏天泡茶总少不了它,黄白两色小花浮在水里,看着清爽!真要论起来,它更偏向清内热。要是中暑带着喉咙痛 心烦意乱,泡上一杯,比冰镇汽水实在!山里的老人说,金银花要清晨带露摘,太阳一晒,药性就散了一半。这话信不信由你,反正我妈每次都赶早去院子外头掐几朵。

    绿豆汤算不算草药?我说算。一碗滚烫的绿豆汤,喝完浑身毛孔都张开,汗出得畅快,热也就跟着走了.关键是煮得够烂,豆子开花,汤色泛绿带沙。加点盐,别放糖。甜的东西助湿,湿气裹着热气,更难散。我见过工地上的师傅蹲在路边,捧着搪瓷缸猛灌绿豆汤,脸上汗珠往下滴,嘴里还说“解气”。

    荷叶呢?晒干的荷叶剪成块,煮水喝。颜色青灰,味淡,有点像雨后池塘的气息。它不猛,像一阵风,悄悄把体内的浊气推出去。有人拿来配茶,说是降火。其实单用效果平平,得配上佩兰、苍术这些,才有点力道。乡下郎中常把它们捆成一把,称作“祛暑束”.

    但草药这东西,看天,看人,看时辰。同样是头晕,有人是阳气暴脱,冷汗直冒,这时候再给薄荷 金银花,等于雪上加霜!得用点温的,比如炒过的扁豆衣,或者陈年的艾草灰调水喝。我二叔有年三伏天晕倒在稻田里,脸煞白,嘴唇发紫。他老婆急了,第1反应不是掐人中,而是从灶膛里扒出一把草木灰,混着井水喂下去。人醒了,没进医院.

    也有乱用出事的。隔壁村一个老头,觉得自己中暑,抓了大把夏枯草煮水,一口气喝了三大碗。结果夜里腹泻不止,第2天腿软得站不起来.后来才知道,夏枯草虽清肝火,但性寒,脾胃虚的人碰不得......草药不是茶,想喝就喝。

    还有个偏方,叫“井底泥敷胸口”。听起来邪乎,其实是应急。把泥挖出来,挑干净石子,敷在膻中穴附近.凉意透进来,能缓一时。等不及煎药的时候,就这么对付一下。当然现在住楼房,哪来的井底泥?有人拿湿毛巾冰镇了代替,也算变通。

    小孩中暑最吓人!哭闹不停,体温忽高忽低!大人慌神,容易乱用药。其实最稳妥的是淡竹叶煮水,颜色浅黄,微苦,孩子一般愿意喝。配上灯心草,安神。我家表妹小时候每到夏天必发烧,她妈不信西医,只信“竹叶三钱,灯心一把”,连喝三天,准好。是不是心理作用?谁知道。反正没坏处.

    草药讲配伍。单打独斗,往往力不从心。像香薷,号称“夏月麻黄”,能发汗解表。但单独用,容易伤正气。得配上厚朴、扁豆,才稳当。这就像打架,一个人再猛,也怕群殴。药也得抱团。

    可别以为草药就安全......野地里长得像藿香的多了,误采了曼陀罗叶子,煮水喝下去,轻则迷糊,重则送命.认不准,宁可不用.我表哥有次采错草药,当晚眼花,看见墙上爬满蛇。送到卫生所洗胃,躺了两天才缓过来。

    中暑分阴阳。阳暑是热出来的,大太阳底下晒久了,头痛、高热 口渴。阴暑反倒是因为贪凉——空调房里猛吹,再跑出去吃冰啤酒,寒湿困住,气机不畅.这时候用清凉药,越喝越糟。得用点温中化湿的,比如紫苏叶煮姜汤,发点汗,把闭住的气打开。

    最后还得提一句:草药救急,不治根。要是人已经意识模糊,四肢抽搐,别在家折腾药材了。赶紧送医。命比方子重要.

    草药是老祖宗留下的经验,不是神话。信它,但别迷信。热天出门,戴帽子,慢走,多喝水。这才是根本。

    上面说的就是关于“用于中暑的草药”的全部内容啦。愿你每天都能好好吃饭,安稳睡觉,身体棒棒的,精神满满。别太辛苦,记得照顾好自己,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小提醒一下:别老想着减肥,健康才最值得你关注哦!

    2025-09-30 07:55:54

成人发热待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