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红的,油亮亮的,堆在盆里,热气腾腾。剥一只,嗦一口汤,再把肉拽出来,塞进嘴里——香,麻,辣,鲜,全撞一块儿了。夏天的夜,没这味儿,总觉得缺点什么。
可我吃不得。
上回朋友聚会,没忍住.三只下肚,脖子就开始痒。不是轻轻挠一下就过的那种,是像有蚂蚁顺着皮肤往上爬,越爬越高,爬到下巴 耳朵根 太阳穴。脸开始发烫,照镜子,眼眶底下一片红,像被人扇了一巴掌。
嘴唇肿了。不是电影里那种夸张的香肠嘴,但也够瞧的。抿一下,黏糊糊的,像是涂了三层唇膏。说话有点不利索,舌头好像变大了,顶着牙床,字音往外飘。
最吓人的是喉咙。说不上疼,也不是堵,就是……不对劲.吞口水时,感觉有根线在拉,从耳后一直扯到锁骨那儿。呼吸倒是还能喘上来,但总怕下一秒就不够用了。胸口闷,心跳快,手心出汗。
朋友看我不对,问:“你是不是过敏?”
我说:“可能吧.”
其实心里早明白了。这不是第1次了。去年也是,吃了半斤,结果半夜起来抓脖子,指甲划出几道血印子。第2天脖子上面全是红疹,医生说是荨麻疹,开了药,让我别再碰.
可人就是这样,好了伤疤忘了疼。闻到那股香味,脑子先投降了......
这次没去医院。太晚了,打车麻烦,也不想折腾。自己翻出抗过敏药,干吞两粒,躺沙发上。电视开着,声音忽大忽小,听不清在讲啥。眼睛闭着,又不敢真睡,总觉得呼吸会突然卡住。
过了一个多小时,痒劲儿慢慢退了。红也淡了些,摸着不烫了。松了口气,心想:还好,没出大事。
但你知道吗?最烦的不是过敏本身,是别人不信。
“你至于吗?”有人笑,“就吃几只虾,还过敏?”
还有人说:“是不是心理作用?看着红,其实没事。”
更离谱的是:“你这体质太差了吧,我们一桌人都没事,就你不行。”
行,你说得都对。你们能吃,你们厉害。可我的身体不听你们的。它说了算......
也不是没试过“脱敏”.想着一点点吃,让身体适应。结果呢?一次比一次反应重。前年只是脖子痒,去年脸肿,这次连喉咙都受影响。再试下去,怕是要送急诊。
医生说过,这种过敏可能跟虾里的某种蛋白有关,尤其是甲壳类。也可能是清洗不干净,残留的脏东西。但具体是啥,查不出来。抽血验过,一堆指标,最后只写个“阳性”,不说清楚到底对哪部分敏感。
反正结论就一句:以后别吃。
道理我都懂.可有时候,真忍不住!烧烤摊上,人家剥好递过来,热乎的,香气直往鼻子里钻。那一瞬间,理智飞了,只想尝一口。
然后代价来了.
现在学乖了。聚餐前先问:“有没有小龙虾?”
没有,安心。有,要么不吃,要么只坐旁边看别人吃。闻闻味儿,也算过瘾。
也有朋友不理解:“你不吃,那来干啥?”
我说:“来陪你啊。”
他们笑,我也笑!可心里知道,这笑有点苦。
其实也不光是小龙虾。海鲜类的,我越来越小心。螃蟹吃过一次,手指头肿得像馒头;海虾也试过,耳朵后面起小疙瘩。贝类干脆从不碰。不是矫情,是身体一次次警告:别碰,碰了就闹。
以前觉得过敏是小事,挠挠就好。现在明白,它能要命。网上看过新闻,有人吃花生,几分钟就休克,抢救无效。还有人吃鱼,喉咙水肿,插管都来不及。
我这还算轻的.至少还能自己走路去医院,能说话,能吃药扛过去.
但谁敢保证下次不会更严重?
现在,看到别人吃得欢,我最多说一句:“慢点吃,别呛着。”
自己不动筷,也不劝酒。不是清高,是怕。
有时候想想,挺无奈的。明明是同一种食物,别人享受,我却要提防。像在和自己的基因打仗,还总是输。
但也没办法.人这一辈子,总得认一些事.有些人喝酒伤肝,有些人粉尘哮喘,我呢?就是不能吃小龙虾。
接受吧。
不过说实话,真要说完全戒掉,也不现实。偶尔,特别想的时候,还是会冒险。比如冬天,天冷,屋里暖和,觉得自己抵抗力强了,胆子就大一点。
剥一只,只吃尾巴那块肉,多洗几遍,煮久一点。吃完盯着身体反应,半小时内没事,才敢放松。
但这种“侥幸”越来越少了。年纪上来,身体不如从前扛造。年轻时熬一夜第2天照样蹦跶,现在睡晚一点,第2天脑袋发沉......
对食物的耐受力,也在下降。
前两天路过夜市,香味一阵阵飘过来.站那儿看了会儿,没买。转身走了.
边走边想:算了,馋就馋吧。脖子上面的地盘,还是留给自己管着。
讲完啦! 病,关键在预防。 平时多学点健康知识! 吃饭别太撑。 七分饱最舒服。 肠胃自然好。 别暴饮暴食。 心情也得照顾好。 每天听听音乐. 放松一下。 压力小了,身体才更棒.
2025-09-29 08: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