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的热,黏在皮肤上。像一层湿布,甩不掉。走在街边,摩托车轰隆隆地穿来穿去,喇叭声 叫卖声 冰桶里可乐碰撞的声音,全都混在一起。我喉咙开始疼,是那种一吞咽就刺一下的感觉,像有根小针卡在那儿......刚开始没当回事,以为是空调吹多了,或者路边烤鱿鱼太辣。结果第3天,嗓子肿得说话都费劲,喝水像咽刀片。
宾馆的风扇嗡嗡转,吹出来的风都是温的。我躺在床上,脑袋发沉,耳朵闷,像是被水灌过。体温计显示三十八度六。烧起来了。翻了翻背包,感冒药倒是带了,但咽炎?没准备.**这边药店多,随便一家711都能买药.可我不懂泰语,包装全是看不懂的字母和符号.店员小姑娘笑眯眯的,我说“throat hurt”,比划着脖子,她点头,拿了几盒药,其中一个瓶子上画了个红色的喉咙图案,看起来挺对症.
吃了药,睡了一觉。醒来出汗,衣服贴在背上。烧退了点,但喉咙还是疼,还多了个新症状——咳嗽。干咳,一咳起来胸口发紧,像是有人攥着气管。心想这不行,得看医生。问了前台,说附近有诊所,步行十分钟。路上太阳毒,晒得人头晕。拐进一条小巷,招牌是蓝底白字,写着“Clinic”,门口坐着两个本地人,一个小孩在哭。
医生是个中年男人,白大褂有点皱,听诊器挂在脖子上。他让我张嘴,拿个小木棒压舌头,看了两秒,说了句泰语,护士翻译:“急性咽炎,细菌感染.”我点点头,其实不太明白细菌还是病毒有什么区别,反正就是得治。他开了三天的抗生素,还有止咳糖浆和喷喉剂。药装在纸袋里,沉甸甸的.
回到宾馆,照着说明吃药。抗生素一天两次,饭后。糖浆味道像甜腻的橙子水,喝完嘴里一股怪味。喷喉剂最刺激,一喷进去,凉得直抽鼻子,但十几分钟后,确实舒服了些。第4天早上,喉咙的刺痛感轻了,能正常吃饭,点了碗冬阴功汤,酸辣刚好,居然吃得额头冒汗。
可问题又来了——半夜突然喘不上气!不是咳,也不是疼,就是胸口堵,呼吸短促。吓了一跳,坐起来开灯,心跳得厉害。怀疑是不是过敏,或者药副作用。翻说明书,全是泰文和英文混杂,看得眼花.第2天赶紧又去了诊所。医生听了听肺,摇头,说没事,可能是焦虑,加上天气闷热,呼吸道敏感.建议多喝水,别吹空调太久.
我信了,也别无选择......继续吃药,白天出门就打伞,尽量待在有冷气的地方.清迈的朋友说,他们那边空气好,适合养病。可我现在走不了,机票改签麻烦,而且啊怕路上更糟.只能熬着。
有天在便利店,碰见个国内游客,也是嗓子疼,说自己前一天吃了太多芒果糯米饭,甜腻诱发炎症。我们聊了几句,他说他在曼谷一家小医院看了,医生让他做血常规,查了白细胞偏高。我没做检查,不知道自己严不严重。但想想,反正都在吃抗生素,效果差不多。
咽炎这东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疼起来真要命。我在床上躺着,刷手机,看国内朋友发朋友圈,吃火锅 爬山 聚会。而我在这儿,每天重复吃药 喝水 量体温。有时候觉得特别孤独,语言不通,生病了连倾诉都找不到人。想打电话,又怕家人担心,只说“这边挺好的,天气热”。
第六天,喉咙基本不疼了!咳嗽也少了,只是偶尔清嗓子.能出门走动,买了杯冰奶茶,第1口下去,喉咙微微刺了一下,但没以前那么难受。算是快好了吧。回头想想,这次病得突然,应对也算及时。**的医疗系统其实不慢,诊所效率高,医生虽然话少,但该做的都做了。药也不贵,几盒加起来还没国内一次门诊费多!
不过有些细节还是别扭。比如药瓶上的用法写得模糊,护士解释时语速太快,我听得半懂不懂。还有一次,忘了按时吃药,隔了五小时才想起来。不知道有没有影响疗效。另外呢,那支喷喉的药水,最后剩了一点,瓶口有点锈迹,也不知道是不是该扔.
病快好的那天,坐在河边夜市吃烤鱼。风吹过来,带着水汽和烧烤香。喉咙已经不敏感了,辣也能吃一点.旁边有个老人在弹吉他,唱老歌,声音沙哑但舒服。忽然觉得,这场病像一场意外插曲,打乱了行程,但也让我慢下来,看清了一些事——比如身体真的不能硬扛,再忙也得休息;比如在国外生病,靠的不只是药,还有那份撑过去的耐心。
现在我已经能正常说话,大声笑了。只是偶尔清嗓,像是残留的习惯......也许再过几天,连这个也会消失!曼谷的热还在继续,街上的人照样来来往往。生活从不会因为谁生病就停下。但我知道,下一次旅行前,背包里一定得塞进一瓶消炎药,还有体温计——别等疼了才想起来。
这就是关于“在**得了急性咽炎”的内容啦。祝你走路轻松,心情好,日子过得安稳。记得早睡早起,身体会更棒。健康小提醒:别吃太多,让肠胃轻松一点。
2025-09-26 23: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