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刚才,小脸通红,额头烫得吓人。我一摸,不对劲。空调明明开着,风扇也转着,怎么还这样?他坐在地毯上玩积木,突然不动了,眼神发直,嘴唇干巴巴的。我没多想,给他倒水,他喝两口,猛地弯腰——哗一下全吐出来,奶瓣混着黄水,溅到裤脚上。
我脑子嗡一声。
中暑?这么小的孩子也会?才两岁半啊。可这症状……对不上号吧?又不是在太阳底下暴晒,家里阴凉得很。可他就是热,体温计一量,三十九度一......高烧?还是中暑引起的?
翻过来看他脖子,全是汗,黏糊糊的。后背衣服湿透,贴在皮肤上.可手脚冰凉。这不正常。医生说过,小孩子体温调节差,热的时候反而手脚冷。越想越怕。
赶紧拿毛巾浸冷水,拧干,擦他腋下 脖子 脚心。不敢用酒精,怕刺激。一边擦一边念叨,宝贝别怕,妈妈在。他躺沙发上,眼睛闭着,呼吸急促。吐过之后安静了,但安静得让人慌。
喂水,他摇头。再喂,抿一口又推开!我知道不能硬灌!可脱水怎么办?电解质乱了咋办?想起之前看过的育儿书,说中暑后要补液,可家里没有口服补液盐.冲糖盐水?比例多少来着?一勺糖两勺水……不对,是半勺盐加几勺糖兑温水?记不清了!算了,先给点淡盐水试试。
他喝了一小口,没吐。好现象?还是暂时的?我不敢确定。
窗外天灰蒙蒙的,像要下雨。空气闷,压得人喘不过气。难怪孩子受不了。空调温度调低一度,风向往上掰,别对着吹。又拿薄毯盖住肚子,别着凉。
十分钟过去,体温没降。还是三十九冒头。要不要吃退烧药?美林能用吗?说明书写着发烧或不适时使用!现在算发烧吗?源头是中暑,不是感染。可体温这么高,不管不行。
犹豫三秒,量了体重,按剂量挤出药液。他皱着眉,抗拒,我捏住脸颊两边轻轻扒开嘴,喂进去。马上递水,漱口似的让他咽下去。
接下来就是等。坐旁边盯着,手搭在他胸口,感受呼吸节奏。电视关了,手机静音。整个屋子静得只能听见钟走动的声音。滴答。滴答.时间变得特别慢。
半小时后,他哼了一声,翻身趴着。额头出了点汗,摸起来没那么烫了。体温再测,三十八度五......降了点。松一口气,但不敢放松。
他睁开眼,声音哑:“妈妈……饿。”
我说不急,先喝水。他喝了小半杯,没吐。然后给一点点米糊,温的,稠的,慢慢喂。一口一口。吃完盯着他十来分钟,观察反应。
还好,没再吐。
后来他睡着了。我守在床边,看他胸脯一起一伏。出汗少了,呼吸平稳.窗帘拉上一半,光线柔和。开了空气净化器,降低湿度。
回想整个过程,是不是一开始就没注意?昨天带他去超市,人多,空调不够冷。他在婴儿车里闹腾,脸红扑扑的。我以为是玩累了......回家后也没特别留意。今天午觉起来就蔫,我还以为是没睡醒。
原来早有征兆。
小孩子不会说“头晕”“恶心”,只会哭 烦躁 没精神。我们大人总以为不出门就安全,其实室内通风不好 穿衣过多 饮水不足,照样会中暑.尤其是夏天,湿气重,体感温度比实际高得多。
这次算及时发现。要是继续拖,会不会抽搐?会不会意识模糊?不敢往下想。
醒来后医生问过才知道,婴幼儿中暑分轻重。轻的只是发热 乏力;重的会出现呕吐、抽搐 昏迷。处理不当可能伤及大脑。第1时间降温 补水、就医。
但我们没去医院.一是情况稳定了,二是夜里折腾跑急诊太麻烦。也有侥幸心理.总觉得扛一扛就过去了.现在想想,真不该。
以后记住几件事:白天拉窗帘遮西晒。别给孩子穿太多,哪怕睡觉也只盖肚脐。勤喂水,哪怕他不想喝,也得哄着来几口。发现脸红 嗜睡、不出汗,立刻物理降温。体温超过三十八度五,该用药就用药,别硬扛。
还有,别信什么“捂汗退烧”“吹风会感冒”。那是老观念。中暑最怕捂,散热.
宝宝现在没事了,活蹦乱跳的,追着猫跑。可我脑子里还留着那个画面:他吐完躺在那儿,小脸苍白,嘴唇发紫。那一瞬间,心都停了。
当妈的,不怕生病,怕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危险就来了.悄无声息,没预警,一发作就是大事。
啰嗦这么多,不是为了显摆经验。是提醒自己,也提醒别的家长:夏天不光是防晒霜和墨镜的事......屋里也不一定是安全区。一个不留神,孩子就可能倒下。
空调可以开,但别设太低。风扇别对着人吹。水杯随时在手边。孩子喊热,别敷衍。他说累,别逼他再玩一会儿.
他们身体小,热量散得慢,攒多了就成了火。烧的不只是体温,还有家长的冷静。
现在他睡着了,呼吸均匀。我坐在旁边,手里拿着体温计,没放下。
,你也别忘了多了解“宝宝中暑后吐了”的知识.给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才是好的礼物。愿你健健康康,少生病,多运动,身体更有抵抗力。小提醒:别总躺着,动一动,对身体好!
2025-09-24 15: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