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毒得能把柏油路晒化。你走在街上,脑袋一沉,眼前发黑,膝盖发软——完了,中暑了。
这玩意儿说来就来,不打招呼.前一秒还觉得热得冒烟,后一秒人就倒了。有人以为只有大夏天在工地干活才会中暑,其实不对。空调房待久了,突然出门,温差一大,身体反应不过来,也容易出事。老人、小孩、体弱的,尤其要当心。
喝水?当然要喝!可光喝水没用。你猛灌一瓶冰水,胃受不了,心跳加快,反而更糟.是温的淡盐水,小口小口地喝。别等渴了才喝,那时候已经晚了。身体缺水信号传到大脑,本来就有延迟。
有人中暑第1反应是往地上一躺,扇风。对一半。通风是对的,但别直接吹冷风。尤其是刚从高温进来的人,毛孔全张着,冷风一激,寒气钻进去,可能引发抽搐......正确做法是移到阴凉处,解开衣服领子,拿湿毛巾敷额头、脖子 腋下。这些地方血管靠近皮肤,降温快。
以前见过一个大叔,在树荫底下打地铺,手里攥着藿香正气水,一口气喝了两瓶。结果脸更红了,嘴唇发紫。后来才知道,他血压本来就高,那药里有酒精,刺激血管扩张,血压一崩,差点送医院。这药不是全能神水,脾胃虚寒的人喝了可能反作用。别听谁说好就跟风。
中暑分轻重。轻的头晕 恶心、出汗多,坐下来休息,补点电解质,一般能缓过来。重的就不一样了。体温飙到40度上面,意识模糊,甚至抽筋、昏迷。这叫热射病,致死率高!去年新闻里有个快递员,连续送件六小时,倒在楼梯间,送医时体温41.2度,抢救三天才醒。命是捡回来了,肝肾都受损。
最怕的是“我以为没事”......很多人觉得扛一扛就过去了。站着站着,突然栽倒。这种突发情况,身边没人发现,后果严重。高温天出门,尽量结伴!尤其是去郊区 爬山、户外作业,别单独行动。
穿衣服也有讲究。浅色宽松的衣物比深色紧身的好。但别以为穿得少就凉快。暴晒下,皮肤直接接触紫外线,反而更容易脱水。有些人在太阳底下穿背心短裤,晒几个钟头,回来皮肤通红,脱皮,疼得睡不着。这不是简单的晒伤,是身体在报警!
饮食上,绿豆汤、冬瓜汤这些老方子,确实有用。清热解暑,温和调理。但别指望喝一碗就能防住。关键还是作息规律,别熬夜。晚上睡不好,白天精神差,体温调节能力下降,一点热就受不了。
还有个误区:空调开得越低越好。错。室内外温差太大,进出容易感冒,也容易诱发心血管问题。特别是中午最热那会儿,从38度的室外冲进18度的房间,血管猛地一缩,老年人容易脑供血不足.建议空调调在26度左右,配合风扇,空气流动起来,体感更舒服。
有些人喜欢喝冰啤酒解暑。一时爽,后患多。酒精利尿,加速脱水。加上啤酒本身热量不低,代谢还要耗氧,身体负担更重。喝完更燥,越喝越热.
中暑急救,时间就是生命。发现有人昏倒,先移阴凉处,测体温。如果高烧不退,立即物理降温,拨打急救电话。别乱喂药,别掐人中.掐人中没用,还可能伤到皮肤。重点是降温和送医。
城市里的高楼群,热岛效应明显.水泥、玻璃吸热,晚上都不散热。住在顶楼的人,夜里热得睡不着,第2天状态差。这种情况,拉窗帘、用遮阳膜,比开整夜空调更有效。节能,也健康......
农村也不轻松.农忙时节,太阳还没升到头顶,地里已经热得站不住。戴草帽、穿长袖,看着闷,其实是保护。汗水浸透衣服没关系,关键是防晒防脱水。带足水壶,定时休息,每工作一小时,至少歇十五分钟。
最后提醒一句:别拿年轻当资本。二十几岁觉得不怕热,三十岁还能扛,等到某一天突然倒下,才知道身体早就亮红灯。中暑不是小事,它可能是身体崩溃的前兆。
天气预报说高温持续一周.窗外蝉声吵得人心烦。你坐在屋里,风扇呼呼转,手机弹出一条消息:“今天**39度,注意防暑......”
嗯,知道了。可知道有什么用?该出门还得出门。生活总得继续。
只是下次路过便利店,顺手买瓶常温的矿泉水吧!别等晕了,才想起自己一整天没喝水.
这篇文章就分享到这里啦!希望你能每天都保持好心情,不着急、不烦躁。心情好了,身体也会更轻松。健康小贴士:学会给自己减压,别让压力拖垮了身体哦!
2025-09-22 08: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