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这事儿,其实很多人分不清到底是阳暑还是阴暑.夏天热得不行,走在路上突然头晕眼花、恶心呕吐,很多人第1反应是“中暑了”,但到底属于哪一种,还真不是所有人都能说得清楚。
中医里头,阳暑和阴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阳暑嘛,顾名思义,就是那种大太阳底下暴晒、高温环境下工作后出现的中暑症状。比如户外工人 快递员、或者夏天出去跑步的人,出汗多、口渴、身体热得发烫,这种就是典型的阳暑.它属于外感热邪,是身体被热气“攻陷”了,治疗上多用清热 解暑、生津的法子,像绿豆汤、金银花水、或者一些中药制剂,比如藿香正气水,可能都用得上。
而阴暑呢,听起来有点矛盾,明明是夏天,怎么还会“阴”?其实阴暑是指那些在炎热的天气里贪凉、吹空调 喝冷饮、或者突然从高温环境进入低温环境所引起的不适。比如刚从外面回来,马上冲冷水澡 或者猛吹空调、吃太多冰镇西瓜、喝冰啤酒,结果第2天就头疼、腹泻、四肢酸痛,这种就是阴暑!阴暑不是热出来的,而是“寒”惹的祸,虽然发生在夏天,但本质是寒湿侵体,治疗上就不能一味清热,反而要用一些温中散寒、祛湿解表的药。
你看,同样是中暑,阳暑和阴暑的成因、症状、治疗方法都不一样。但现实中很多人一热就喊中暑,其实可能是阴暑......比如办公室白领,整天待在空调房,偶尔出去一趟回来就头疼脑热,这更可能是阴暑!而建筑工人、农民、户外工作者更容易得阳暑。
不过话说回来,现代医学里其实没有阳暑和阴暑的明确分类,而是根据症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中暑。比如热痉挛、热衰竭 热射病这些,更看重的是体温升高、电解质紊乱 神经系统反应等生理指标。从这个角度看,阳暑和阴暑更像是中医的辨证体系,不能完全和西医的中暑分类一一对应。
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还是习惯用中医的说法来解释自己的症状......比如有人说“我这是吹空调吹多了”,其实就是在说阴暑;而“在外面晒久了,热得不行”,那就是阳暑。老百姓用得顺口,也容易理解。
那怎么判断自己是阳暑还是阴暑呢?可以简单看几个症状.阳暑通常表现为高热、口渴、汗多、烦躁 甚至昏迷,舌红苔黄,脉数。阴暑则多表现为畏寒、发热、无汗或汗少、头痛、胸闷、恶心、腹泻、舌苔白腻、脉浮缓.如果你出汗多、嘴唇干、心跳快,那可能是阳暑;如果你不出汗、手脚凉、肚子不舒服,那可能是阴暑.
当然了,中暑这事儿不能光靠自己判断。不管是哪一种,如果症状严重,比如晕倒、抽搐、意识模糊,都应该及时就医。别想着喝点绿豆汤就完事,真要命的时候,医院才是最靠谱的选择。
还有点需注意的是,体质不同,反应也不一样。有人阳气足,一热就容易上火,出现阳暑表现;有人脾胃虚,一吹空调就拉肚子,属于阴暑体质。平时养生也要因人而异.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别捂着,但也别一热就猛吹空调.饮食上,绿豆、冬瓜 苦瓜这些清热食物适合阳暑体质的人,而生姜、艾草、老姜汤这些温热食物对阴暑体质的人来说反而更有用。
,阳暑和阴暑都是夏天常见的身体反应,只是成因和调理方式不同.搞清楚自己是哪一种,才能对症下药。不然,乱吃药反而适得其反。比如你明明是阴暑,还拼命喝绿豆汤,可能会加重寒湿;而阳暑的人如果喝姜汤,可能火上加火。
夏天防暑不能一刀切,讲究“辨证施防”。热了要散热,但也不能贪凉.保持适度 合理饮食、注意休息,才是预防中暑的根本。
看完上面的“一般中暑是阳暑还是阴暑”,希望你能吃得香、睡得好,身体越来越棒。心态放轻松,日子也会更舒坦。健康小贴士:每天笑一笑,好运自然到!
2025-09-17 09: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