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夏天一到,尤其是三伏天,医院里总能看到几个因为中暑送进来的!我之前在医院实习的时候,就碰到过一个大叔,中午在工地干活,回来的时候整个人都迷糊了,家里人赶紧送过来。那天特别热,四十度,太阳毒得像火球一样,照得人睁不开眼。
病人来的时候意识不太清楚,脸色发红,呼吸急促,心跳也快。量了个体温,已经三十九度多了。医生一看就知道是重度中暑,赶紧安排进抢救室。护士一边给吸氧,一边输液,还用了物理降温的办法,比如酒精擦浴、冰袋敷额头这些。整个过程紧张但有序,大概过了两个小时,病人才慢慢恢复意识.
家属在旁边急得不行,一个劲地问:“这会不会落下什么后遗症啊?”医生安慰说,只要及时处理,一般不会留大问题,但还是要观察几天.不过也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老年人 小孩,或者本身有慢性病的人,一旦中暑可能就比较危险。
那天值班的医生还跟我讲,中暑分好几种,最轻的是先兆中暑,比如头晕 出汗多、乏力,这时候只要找个阴凉地方休息一下,喝点淡盐水就能缓解.再严重一点是轻度中暑,可能会恶心、呕吐、心跳加快.最怕的是热射病,也就是重度中暑,体温会飙升到四十度上面,意识模糊,甚至昏迷,这种情况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危及生命。
这个病人后来住院观察了三天,第1天体温还是有点高,第2天开始慢慢降下来,第3天基本稳定了。医生叮嘱他以后干活要避开高温时段,戴上草帽,穿宽松的衣服,还要多喝水。他自己也后悔,说以前总觉得没事,这次差点栽了。
其实中暑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比如在高温天气里,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中午到下午两点这段时间,太阳最毒。如果外出,做好防晒,戴帽子、太阳镜、涂防晒霜。还有就是补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那时候身体已经缺水了.
饮食方面也要注意,多吃清淡的,比如绿豆汤 冬瓜汤这些,既能解暑又能补充营养。有些地方习惯喝冰镇饮料,其实不太推荐,太凉的东西容易刺激肠胃,反而影响散热......
还有一点,很多人中暑是因为穿得太多,或者在密闭的环境里待太久。比如有些工地工人为了防晒,穿得严严实实,结果汗水出不来,体温降不下去,就容易中暑。还有些老人家里舍不得开空调,屋里闷热,也容易出问题。
中暑后的急救措施也很关键。如果发现有人中暑,第1步是把人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服,让他平躺下来.然后用扇子、电风扇吹风帮助散热,或者用湿毛巾 冰袋敷在额头、腋下这些地方。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可以给他喝点含盐的凉开水,或者运动饮料.但如果已经昏迷、抽搐,那就得赶紧送医院了,不能耽误.
不过有时候,家属一看人倒了,第1反应是掐人中、灌水,其实这些方法不一定有效,还可能造成二次伤害。特别是灌水,如果患者意识不清,容易呛到,引发窒息.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冷静,尽快联系医疗人员。
我之前还遇到过一个病例,是个初中生,参加学校军训,天气特别热,站了不到一个小时就晕倒了。当时教官立刻安排他到树荫下休息,老师也马上联系了校医。送到医院后,检查发现体温不是特别高,属于轻度中暑,输液后很快就恢复了。但医生也提醒,学生体质差异大,军训这种高强度活动,注意防暑降温,不能硬撑......
,中暑虽然常见,但也不能小看。尤其是在极端高温天气下,稍不注意就可能出事。预防措施要到位,一旦出现症状,要第1时间处理,必要时及时就医.毕竟身体是自己的,出了问题后悔也来不及。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以前在急诊室的时候,医生常说一句话:“天热的时候,医院的空调永远不够用.”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也说明中暑这类情况在夏季确实高发。大家还是得多留个心眼,别图一时方便,把健康给耽误了......
最后再啰嗦一句,家里有老人 小孩的,夏天要特别注意他们的身体状况.出门前叮嘱几句,回家后多关心一下,别等出了事才后悔.中暑这病,说白了,就是防大于治。
这就是今天分享的“中暑完整病历”.愿你身体健健康康,小病小痛都绕道走.每天动一动,出出汗,身体更轻松。健康小贴士:有情绪别憋着,说出来,心里才舒服......
2025-08-24 07:2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