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查房的时候,看到3床那个大叔,脸红得像晒透了的苹果,额头烫得不行。护士说他是昨天下午在工地干活时晕倒送来的,初步判断是中暑!
中暑这个事儿吧,看起来不严重,其实挺危险的.特别是夏天,户外温度一高,人体散热功能跟不上,体温调节系统就容易崩溃。尤其是那些长时间在太阳底下或者高温环境里工作的人,比如建筑工人 环卫工,还有运动员,都是高风险人群.
查房时观察了一下病人的状态,他现在意识清醒了,但还是有点迷糊。血压测下来偏低,心率快,呼吸也有点急促!这些症状都符合热射病的表现——也就是最严重的那种中暑类型.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出现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护理方面,首先是要迅速降温......我们已经给他换了凉爽的病房,开了空调,还用了物理降温的方法,比如温水擦浴 冰袋敷头部和大血管处.不过要注意不能降得太快,不然病人身体受不了.要循序渐进地来!
补液也很关键.中暑后脱水很常见,因为出汗太多,体液流失严重.这时候静脉输液比口服补水更有效。不过也不能盲目补,要看电解质情况调整液体种类和速度.要是钾低了,可能还要加点氯化钾进去。
另外呢,皮肤护理也别忽视......病人出汗多,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很容易刺激皮肤,甚至引起皮炎或压疮。要勤换衣服、保持清洁干燥.床上也要垫个软垫,防止长期卧床带来的压疮问题。
心理上的安抚也不能少。虽然他已经清醒了,但刚经历一场“生死劫”,心里肯定有点害怕.家属也在旁边守着,问这问那。我们要用简单易懂的话解释病情,让他们知道现在的治疗方案是合理的,不要过度紧张。
顺便提一句,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很多中暑病人都是可以提前避免的。比如提醒他们在高温环境下注意休息、补充水分,穿宽松透气的衣服,尽量避开中午时段外出作业。单位也要做好防暑措施,提供阴凉场所和清凉饮料.
不过说实话,有时候光靠叮嘱也没用.有些人觉得年轻、体力好,就不当回事。结果一出事就后悔莫及。我们医护人员还是要反复强调,哪怕他们听烦了,也得讲。
查完这个病人之后,我还看了其他几个类似症状的患者。有一个是晨练时突然晕倒的阿姨,还有一个是送货的小哥.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没怎么喝水,天气又热,活动量还大......真是典型的中暑诱因。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很多人对中暑的认识还停留在喝藿香正气水上。其实,药物只是辅助,真正有效的还是尽快脱离高温环境 降温 补液这些基本措施。藿香正气水也不是人人都能喝,有些人喝了反而不舒服。
再一个误区是以为只有在室外才会中暑.其实不然,室内如果通风不好、湿度高,同样可能发生。特别是老年人,身体调节能力差,更容易中暑......
中暑不是小事,护理过程要细致,观察要到位!每次查房都要关注病人的神志变化、体温波动、尿量多少这些指标。一旦发现异常,马上通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写到这儿,感觉有些地方还没讲清楚,比如中暑后的饮食调理 恢复期注意事项什么的。不过今天的查房记录先这样吧,回头有机会再详细补充.
上面“中暑病人的护理查房”文章详细介绍了相关知识。希望你能养成好习惯,每天按时吃饭.不要饿着肚子,也别暴饮暴食,这样肠胃会更舒服。小提示:注意干净卫生,少给细菌可乘之机。
2025-08-23 19: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