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经常合并肝脏损害,其它血液病合并药物性肝损害、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也不少见,这些患者的保肝药物如何应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在此作详细介绍。
治疗肝病的药物有很多,按其药理作用可分为抗肝炎病毒药、免疫调节药、促进细胞修复药等。肝病辅助药物能改善肝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对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起辅助作用,但用药又会加重肝脏负担,故须谨慎用药。 (抗肝炎病毒药另行介绍)。
(1)水飞蓟素类
水飞蓟素对细胞膜结构及细胞代谢有稳定作用,能对抗肝细胞的坏死,减轻脂肪变性,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升高。可用于治疗各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目前临床常用的有水林佳、西利宾胺、利肝隆、益肝灵等。具有降酶幅度大,安全可靠、毒性低及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2)五味子制剂
可改善肝细胞膜的功能,降低其通透性,使渗透到血液中的酶减少。可提高肝脏的解毒功能,并能促进肝脏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刺激糖元生成。在此基础上人工合成的联苯双酯、双环醇的功效明显增加。但停药后的反跳率可高达60%左右,反跳现象多在停药后半月至3个月出现。本品通常不单用,往往同其他护肝药组成复方制剂。大多数中成药制剂均含有五味子制剂。
(3)丹参
中医认为,丹参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除烦安神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丹参有改善微循环障碍,改变血液流变,抗凝血,抗炎,耐缺氧,提高免疫功能,抗肿瘤活性等功能;同时大量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丹参对肝病确有疗效,具有良好的护肝降酶,软缩肝脾,改善血清蛋白含量,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纤维吸收,对慢性转化为肝硬化起延缓与阻断作用。
(4)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
多烯磷脂酰胆碱为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胆碱载体,可作为生物细胞膜形成和再生的构成成分,可增加生物膜流动性,调节膜结合酶系统的活性,对肝脏脂蛋白代谢和血液流变学有一定的影响。适应症包括各种急慢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病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变性,胆汁瘀积。
(5)甘草酸制剂
甘草酸是从甘草根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之一。其结构与可的松或醛固酮的类醇环极为相似。甘利欣、美能是甘草酸制剂中最重要的代表,能利胆、解毒、抑制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和过氧化脂质的形成,具有降黄疸和氨基转移的作用。可口服或静脉注射。主要用于各型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的治疗。
(6)苦参碱
苦参碱是豆科槐属植物苦豆子的种子中摄取的生物总碱,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利湿、退黄解毒和利尿作用。能缓解肝脏炎症,降酶迅速,并且还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7)还原型谷光甘肽
还原型谷光甘肽在哺乳动物的肝脏中含量丰富,其结构性集团-SH键,可参与体内多种重要生化反应。还原型谷光甘肽能稳定血红蛋白和膜蛋白的巯基,使其免受氧化,可对抗氧化剂及自由基对巯基(SH)的破坏作用,同时可参与体内糖代谢及三羧酸循环过程,使机体获得能量。保护肝细胞膜,促进肝脏酶的活性,促进肝脏的解毒作用。可广泛用于临床各种肝功能异常疾病的治疗。
(8)苯巴比妥
苯巴比妥是一种长效镇静催眠剂,因有肝酶诱导作用,在肝病时可用于退黄,临床主要用于淤胆型肝炎。由于苯巴比妥对肝脏有轻微的损害,所以对肝功能损害较重的肝炎者一定要慎用。
(9)熊去氧胆酸
可干扰胆酸在小肠的吸收,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盐浓度,有利胆作用。适用于慢性肝炎、淤胆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原发性胆管炎。用于临床的产品主要有优思氟(进口)、熊去氧胆酸片、熊胆胶囊等。
(10)胆维他(茴三硫)
胆维他可有促进胆汁、胆酸及胆色素的分泌,活化肝细胞,增强肝脏解毒的功能。主要用于胆囊炎、胆石症、急慢性肝炎。 长期服用可引起甲亢。胆道阻塞患者禁用。如出现荨麻疹样红斑,应立即停药。
2012-11-13 16: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