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如何诊断

      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分类?

      全髋置换术后感染通常是灾难性的,虽然目前已能将90%以上的病人治愈且能够获得良好的功能和较长的在位时间,但是所需的巨额花费和病人反复手术的痛苦对病人、家属以及医生来说仍然可以说是个灾难。

      分型的目的是指导治疗和预后。目前最常用的分型是由Tsukayama于1996提出的。该分型将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分为四型:1,术中培养阳性,是指术前未诊断感染,术中常规取4个培养标本,如果其中2个培养阳性且为同一种细菌,则归为此型,治疗可选择敏感抗生素应用6周;2,术后早期感染,是指术后1个月内发生的感染,通常有明确的感染迹象,如红肿热痛以及伤口分泌物,治疗可选择尝试保留假体清创;3,术后晚期慢性感染,是指术后1个月以后发生的感染,通常起病隐匿,治疗可选择翻修;4,急性血源性感染,是指因其他部位感染引起的菌血症导致髋关节假体感染,起病前关节功能良好,突然发生急性感染,治疗上如果假体稳定同术后早期感染,如假体松动同术后晚期慢性感染。

      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如何诊断?

      人工髋关节感染诊断比较困难,应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细菌培养以及病理检查综合确定。

      疼痛常常是大多数关节感染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如果病人术后持续疼痛,休息时也疼痛,医生一定要高度怀疑病人为关节感染。如果同时出现发热、血沉和CRP升高、X线有松动迹象,应停用抗生素3周进行髋关节穿刺培养检查。

      窦道是人工髋关节感染的直接证据,但是窦道形成常常是医源性的。笔者总结发现引起窦道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1)感染早期病菌数量多,毒力强,导致局部脓肿破溃形成;(2)早期感染治疗被延误,脓肿反复发作,最终形成窦道;(3)感染后进行不适当的清创术,切口不愈合形成窦道;(4)翻修手术取出假体和骨水泥不彻底,形成残留,感染不能治愈,随后形成窦道。后三种情况均属医源性窦道形成,均与诊断治疗延误或失误有关。

      急性关节感染病人,体温和白细胞计数检查通常增高;而慢性感染病人体温和血常规检查常常是正常的,诊断意义不大。血沉和C反应蛋白对诊断和治疗监测意义较大。如果血沉和C反应蛋白均升高应,如除外其他引起二者升高的因素,如类风湿、强柱、应激等,则应高度怀疑为感染。

    2012-12-06 09:51:19

人工关节置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