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支原体感染一般需不需要治疗?支原体感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这种病原体可以耐受低温,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可以有高热、剧烈咳嗽等典型症状。支原体感染的发病严重侵害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得了支原体感染大家还需提高警惕,及时就诊。那么,得了支原体感染一般需不需要治疗呢?为了便于大家了解,下面就为大家做下详细的介绍。
1、隐性支原体感染:MP-IgM呈阳性或滴度在1∶80以上,而患者并无临床症状,多见于成人或儿童体检时或患其他疾病时。据报道健康人群中MP-IgM呈阳性者,无发热及感染症状,不需治疗。婴儿支原体感染后体内产生的IgM抗体低,无临床症状,随着年龄增长,反复支原体感染特异性抗体增加,可出现症状。
2、初次支原体感染,近期感染:可引起上下呼吸道感染,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以前未查MP-IgM者,发病时滴度可达1∶80、1∶160、1∶320或以上(高者有达1∶1280者),应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
3、既往支原体感染:病史中2~3个月前曾患有支原体感染,此次化验MP-IgM滴度低于以前的检测结果,无临床症状,不需治疗。
4、支原体感染再感染(持续感染,或称反复感染):以前或近期(2~3个月以内)曾患过支原体感染,此次检测结果滴度高于前次检测结果,临床再次出现症状,临床应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
5、混合支原体感染(二重感染):已诊断为支原体感染或先后混合其他病原((合并细菌或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主要是与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肺炎球菌、流感病毒、肺炎衣原体、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体混合感染。一般来讲混合感染的病例,年龄偏小,病程长,发热时间长,肺部罗音和肺部阴影吸收时间也偏长。近年发现,支原体感染易引起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或二者混合感染,应注意的是,二者不仅临床症状相似,且都可引起血清嗜异凝集试验阳性反应,此时除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外,应同时给予抗炎、抗病毒治疗。
以上就是对于“得了支原体感染一般需不需要治疗”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对大家的了解有帮助。支原体感染的病情一般比较复杂,患者一定要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根据自身的病情对症治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治疗效果的安全有效。
相关阅读:
支原体感染的常规检查方法具体有哪些
2016-12-08 17:4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