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回盲部肠结核的发病率较低

      回盲部肠结核的发病率较低,其中一部分病例无典型症状,如果对此缺乏认识将易误诊。现将长期误诊超过1年的病例2例报告分析如下。

      1 病例资料

      例1:男,35岁,农民。间断腹泻16月伴乏力、消瘦、偶有盗汗、咳嗽、右下腹隐痛、无明显发热。曾多次在当地 县医院就诊,粪常规中偶发现有少许白细胞。长期误诊为慢性肠炎,给予复方新诺敏、氟哌酸等治疗腹泻可稍好转。

      1997年9月来到医院就诊,T37.3℃,慢性病容、消瘦、心肺无异常体征、腹平软、右下腹轻压痛。经肠镜在回盲部取样活检发现结核结节,确诊为肠结核,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三联正规抗结核治疗。1月后腹泻渐缓解,复查粪常规正常。9月后体重增加5kg。

      例2:女,38岁,农民。间断低热伴乏力、消瘦、月经量少2年余,偶有盗汗、咳嗽、右下腹隐痛及腹泻。曾多次在当地乡、县两级医院检查,除血常规示轻度贫血外,粪常规、胸片及腹部B超均未发现异常。按贫血和肠炎间断服用中药、氟哌酸及补充铁剂治疗均无显效。

      1999年10月入院,体格检查T37.6℃,余体征与上例基本相同,经肠道钡剂造影发现回盲部激惹,拟诊为肠结核,同上方案抗结核治疗。1月后发热渐缓解,3月后其它症状亦渐消失。1年后复查肠道钡剂造影未见异常。

    2012-11-30 19: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