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耳鸣什么方法效果好?近几年来,耳鸣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于每位耳鸣患者来说,及时的接受专业的治疗是很关键的。目前治疗耳鸣有中医和西医两种,西医常用药物治疗,而中医也是用药物治疗,中药相比西药疗效更好一点。近年来,中医通过辩证分型治疗耳鸣疗效确切。
1、补肾填精法
中医认为肾与耳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上通于脑,开窍于耳。肾精不足,则耳窍失养,轻则耳鸣,重则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失聪。此外兼有须发早白,腰膝酸软,性欲减退,舌淡白,脉沉细无力。治法:补肾填精;药方:可用耳聋左磁丸、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汤头进行加减;处方:熟地30g、黄精20g、山药20g、鹿茸3g、龟板12g、河车3g、山芋12g、枸杞子15g、牛膝12g、菟丝子15g。
2、清热化痰法
对于耳鸣、耳聋,中医主张从肾入手,从痰论治。此类患者多有耳鸣突发,形体肥胖,头昏而胀,咳唾胁痛,痰多而粘,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症,具体为痰热内郁之候,故以清热化痰为治之,药方:以温胆汤、清气化痰丸、礞石攻痰丸为主方进行加减;处方:瓜蒌仁12g、杏仁10g、枳实10g、制南星12g、法半夏8g、橘红8g、获苓10g、黄芩10g、生山桅10g、龙胆草8g、礞石30g、先煎大黄6g后下。
3、活血化瘀法
久病的耳鸣,中医认为“久病在血”,“久病多瘀”,瘀阻耳窍,气血流行不畅,耳窍失养所致。中医辨证瘀血型患者的微循环改变较为明显。该类患者部分是由于耳部血管遭受到刺激后,造成微血管痉挛,血流受阻所致,西药用654-2、西比灵、丹参注射液等解除痉挛,恢复血流。此类患者临床还兼有头痛如刺,部位固定,头昏,舌质紫暗,脉细涩等瘀血表现。治法:活血化瘀通窍。药方:用王清任通窍活血汤等加减;处方:桃仁10g、红花6g、麝香0.3g、生姜5片、葱白2根、红枣5枚、川芎6g、赤芍10g。
4、利水逐饮法
痰饮是水液代谢失常停留在机体局部的病理产物,痰热而饮寒,痰无形而饮有质,饮留体内,清阳不升可致耳鸣、眩晕等。利水消肿药能解除内耳前庭、迷路水肿,减轻神经压迫,促进局部淋巴回流。主要症状:形寒肢冷,面色苍白,痰白质稀,舌质淡白,苔白腻,脉弦滑;治疗方法:利水逐饮,方用《伤寒论》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等汤头加减;处方:茯苓15g、桂枝10g、白术12g、泽泻6g、益母草20g、防己6g、黄芪30g、车前子10g。
5、清肝降火法
部分耳鸣患者,或由于化脓菌感染所致,或素有高血压史,加之素嗜辛辣,郁怒伤肝,肝火暴亢,循经上炎所致。中医辨证属于实热、肝火。主要症状:则耳鸣暴发,如潮如雷,轰轰隆隆,常伴有耳胀耳痛,流脓,发热,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烦躁不宁,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治疗方法:宜平肝伐木,清肝降火;药方:用龙胆泻肝汤、天麻钩藤饮、镇肝息风汤等汤头进行加减;处方:龙胆草9g、天麻12g、钩藤10g(后下))、怀牛膝12g、黄芩10g、菊花12g、白芍12g、生地15g、代赭石20g(先煎)、麦芽9g。
6、疏风清热法
新病耳鸣患者多由于病毒感染所致,多急性起病,兼有感冒症状,中医辨证属于风热。由于外感风热,循经上攻,清窍壅塞不利,其耳鸣如蝉,卒感听力减退或闭塞,用手指按压耳屏或牵拉耳廓后症状减缓。主要症状:常伴有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口干,咽干,全身疲乏,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疗方法:宜疏风清热;药方:用银翘散等级汤头进行加减;处方:银花10g、连翘10g、竹叶6g、荆芥10g、簿荷6g、菊花10g、蝉蜕6g、石葛蒲10g、黄芩10g。
以上就是关于“中医治疗耳鸣什么方法效果好”的具体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耳鸣的出现对于患者的伤害很大,只有及时的治疗,患者才会康复,中医治疗耳鸣的效果是不错的,建议大家尝试使用。
相关阅读:
偏方治疗耳鸣有效果吗
2016-10-14 14: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