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以外感高热、急性腹泻为主,治疗效果中医要优于西医。中医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方面有很大优势,可进行深入的研究。中医治疗感染性疾病可根据风温证,邪在肺卫论治,用辛凉宣肺法;如果其症状表现为发热、舌质红和咳嗽,则可以根据风温邪热壅肺论治,用清热宣肺法。通过辨证求因的方式,对感染性疾病开展早期的干预治疗,从而减弱病毒的活性,以此减轻病毒对人体器官和免疫系统的损害,体现出了中医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巨大优势。
得了感染性疾病不要急 可以叫中医来帮忙:
1、燥邪伤肺型感染性疾病:见唇、舌、鼻均干,干咳少痰,痰粘难以咯出,咽喉干痛,口渴,舌红,脉数。治宜养阴清燥、润肺止咳,用桑杏汤加减,沙参6克、杏仁6克、川贝6克、桔梗6克、全石斛9克、甘草3克、胖大海9克、花粉6克,梨皮为引。燥甚者加青果9克、麦冬9克。
2、湿热郁肺型感染性疾病:见胸满痰阻,鼻翼扇动,喉中痰声重浊,苔厚腻,脉滑数。治宜清肺开郁、涤痰祛浊,千金苇茎汤,合贝母瓜蒌散加减,苇根9克、冬瓜子9克、生苡仁9克、生桑皮9克、瓜蒌6克、杏仁6克、浙贝9克、莱菔子9克、天竺黄3克。痰吐不爽者加半夏3克、竹茹6克。
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是因为邪毒内侵,正邪相争,从而导致阴阳失去平衡而发病。病毒内侵,正气失固,正邪相搏,由外到内,此为内热。风寒外袭,腠理闭塞,悬府不通,泄越失常,故而见发热。久而久之,阴液枯竭,复感外邪则阴气少而热气盛,出现发热的症状。而泄泻根据病因的不同分为风泄、寒泄、暑泄、湿泄、热泄、伤食泄、溢饮泄、大肠泄等。针对泄泻病因机理通常因风、寒、湿、暑、火邪等造成。如脾胃喜燥而恶湿,湿困中焦,运化失司,下泄作泻。由此可以看出中医治疗上述两种感染性疾病的优势,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感染性疾病无论是治疗外感高热症,还是泄泻等疾病,中医治疗最为重要的原则是祛邪与扶正。祛邪即祛除有害病因—疫毒之邪,亦即抑制或消除致病因子,排除病理产物,达到阻止病程发展的目的。扶正即通过调动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功能。扶正普遍应用于各种传染病的治疗,基本原则是养阴保津。
以上就是“得了感染性疾病不要急 可以叫中医来帮忙”的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广大患者朋友。感染性疾病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应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强体格锻炼。保持居室适当温度和湿度及空气流通,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原侵袭。
2016-06-08 21:01:39